3.即使无话可说,也不要谈论别人的隐私
一个人总有一些纯属个人私事的东西,这些“隐私”往往不宜扩散,只能在自己与挚友之间“你知、我知”。这些隐私包括伤心的事,包括快乐的秘密,也包括生活的缺陷、个人的恩怨,等等。
早从小学时代起,我们就开始在一定范围内向别人保密了,就是对最亲近的父母也不例外。但是我们心头的秘密,却可以向要好的同学朋友公开,只是,这有一个条件:“秘密”告诉了你,你就得为我保密。不然,以后我就再也不会把秘密告诉你了。这种向朋友吐露又要求朋友保密的倾向,随着年龄的增长,愈来愈强烈。
倾吐内心隐秘必须是相互的。有时你没有将某个朋友当为知己,但他却一时冲动将自己的隐私告诉了你,如果你珍视友谊,你就很有必要将自己一件类似的隐秘也告诉他。如果有必要的话,甚至可以编造一件类似的丑事,既表示对他的安慰,也为了使他事后不必因为告诉你他的隐私而不安。交换秘密能让两个人的秘密都有了保险系数。如果你知道他人的秘密而不用自己的秘密与之进行交换,那么你就成了“知道得太多的人”,她轻则与你断交,重则用诋毁和诽谤来先发制人。
我们需要明白,朋友之所以将他的隐私告诉我们,就是为了赢得我们的同情和爱怜,要我们及时帮他想点办法。但这些隐私知情者的范围不能大,只能“天知地知你知我知”。
每一个女人都应该明白,朋友之所以将他的“隐私”告诉你,是基于对你的信任,对此你只有为他分忧解愁的义务,而没有把这种隐私张扬出去的权利。如果不把保密作为一种对朋友的责任,而是热衷于蜚短流长,把朋友的悄悄话“大白于天下”,可能会引起不少人的诸多议论,甚至被添油加醋一番,这会把朋友置于非常尴尬,甚至绝望的境地。即使你是无意间向别人泄露了朋友的秘密,也要真诚地向朋友道歉,否则,同样会把事情搞糟。而你也会因此而失去朋友,失去周围人对你的信赖,最终你将成为孤家寡人。
心理学家认为,对于一个人来说,保守秘密的能力是他在社会中健康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心理学家们就认为保守秘密的能力居于一个人心理健康发展的中心位置。儿童在6到7岁时就学会不要提前泄露送给妈妈的礼物。研究者们还发现,保守秘密的本事能加强一个人的吸引力。
马克思住在巴黎的时候,与诗人海涅之间的友谊,达到了“只要半句就能互相了解”的地步。海涅当时的思想相当进步,写下了许多战斗诗篇,每到夜晚,他就到马克思家中朗诵自己的新作。马克思和燕妮就一起与他加工、修改、润色,但马克思从不在别人面前“泄露天机‘,直到海涅的诗作在报章上发表为止。
后来,海涅又创作了《西里西亚纺织工人之歌》,深刻地揭露了德意志反动统治,马克思高兴地称他为“同志”。两人的友谊日益深厚。1845年,法国反动统治无理驱逐马克思,马克思临行前给海涅的信中写道:“离开海涅让我很痛苦,我真想将你也一起打入我的行李中去。”
人们之间互相交往,是为了交流情感、寻找帮助和增进友谊。人们结交朋友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使自己的心里话能够找到个可以倾诉并被理解的对象。但是,言而无信的人却辜负了这种信任,他们当面答应“保守秘密”,背转身来又向别的不相干的人和盘托出。像这样的人,怎么让人与之交往呢?
更有甚者,有些人天生喜欢做长舌妇,别人的隐私是她最津津乐道的话题。
“前台跟财务的小张关系不一般。有人看到他俩相拥着散步呢!”
“听说啊,市场部的主管是总经理的小舅子呢。”
“嘿,听说了没有啊?陈经理好像跟小莉关系很暧昧……”
“听说老李家最近请了一位年轻的保姆。谁想到,老李竟然对她有意思呢。听说,甚至……”
在办公室里,你难免会听到这样流言蜚语、是是非非。这种闲来无事、道人隐私的事,是女人最感兴趣的,也是最惹人厌的。在关系复杂的办公室,碰到这样的话题,你一定要慎重参与。
一个四处散播朋友秘密的女人,肯定是不受欢迎的。“闲谈莫论人非”,人们的隐私更是不可触碰,即使无话可说,也不要谈论别人的隐私。谨记这一点,我们维持良好的人际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