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比心态何处来

攀比心态何处来

攀比等盲目消费习惯在女性主要源于不自信,而在男性则因为不理智。攀比导致的结果是更加欠缺自信和理智,形成恶性循环,从而愈发疯狂地追捧某个品牌,或者某类商品。

——攀比是盲目消费的推动因素

很多女性,尤其是年轻女孩宁可吃喝将就,随便吃点,也要节省生活费以买好的化妆品,让人很不理解。其实,健康的饮食结构、合理的营养搭配是女性最佳的护肤品。

读大学的刘嘉嘉正值青春,因为还没有参加工作,经济并不宽裕,所以一直用的是较便宜的护肤品,但其实已经能满足她这个年龄段的女孩子的护肤要求。

最近她认识了一些朋友,她们穿的用的都是名牌,让她很羡慕。刘嘉嘉觉得自己在她们面前抬不起头来,都不好意思说自己用的是什么牌子的护肤品了。和他们交往几次之后,刘嘉嘉悄悄地把自己的护肤品收了起来,并添置了一些高档化妆品,同时买了很多名牌服装。她觉得自己也成为优雅的女人了。

但是因为经济能力有限,嘉嘉只能每天在食堂吃最便宜的饭菜,结果时间一长导致营养不良而身体欠佳。

女孩子爱美本来无可厚非,但是不考虑经济承受能力而盲目追求名牌是应该坚决反对的。其实一个人的皮肤之所以细嫩,不光是外在保养的成果,更多的是需要有好的身体素质。一个营养不良的人,无论再怎么用高档护肤品保养,也都缺少了健康美。

女孩子可以适当使用护肤品来使自己保持青春,但是切不可盲目追求名牌、大牌,而浪费大把的金钱和时间。请记住,世界上最好的化妆品也掩盖不了某些不足。

我们经常看到,有些女孩子为了买高档化妆品和服装而省吃俭用,更不会在学习上投资,最后的结局只能和刘嘉嘉一样或者毁了健康或者成为爱慕虚荣追求大牌的傀儡。

攀比的根源在于对某一方面的不自信,比如对自己的外貌不自信而想借助化妆品来弥补。女孩子在疯狂购买化妆品的时候,男孩们则在痴迷各种电子产品,包括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机、游戏机、电子书等。

男性对电子类产品的攀比消费来自于不知道自己的购物需求是什么,如不清楚自己买电脑是用来干什么的,是学习还是休闲娱乐等。这些不同的需求对电脑的配置要求是不同的。

消费心理学建议我们对于更新换代频繁的电子产品,一定要保持量入为出、适用至上的原则,够用就可以,切不可盲目追求最新、最贵的产品,而使自己陷入经济紧迫的困境,同时导致消费心态的不健康发展。

胡君浩是一名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由于家境贫寒,他深知家人供自己上学不容易,为了能凑到明年的学费,父亲还在建筑工地上打工赚钱。为了缓解经济紧张,胡君浩周末还要做一些家教等兼职工作。

作为计算机系的学生,胡君浩需要经常使用电脑,于是他打算近期买台电脑。他详细列举了一下自己将用电脑来做哪些事情,以及对电脑的硬件要求,最终选定了一台价格便宜、性价比较高的电脑。

胡君浩清楚最好的电脑在他的手里发挥不了多大的价值,因为很多功能并不常用,甚至不用。另一方面,昂贵的价格也让他望而却步承受不了。所以,他很明智地选择了现在的这台电脑。

攀比心理指使下的消费还表现为盲目追求新产品,比如某品牌推出了新产品,部分消费者为了享受新产品所带来的新鲜感和新奇感,盲目购买而不去考虑自己是否需要此类产品。盲目地将某一产品神话,甚至和社会地位联系起来,则导致了青年人大肆追捧最新的产品,而不计后果。

很多青少年为了不被同伴嘲笑,也会盲目地追崇最新、最贵、功能最齐全的电子产品,这其实是典型的被动消费行为。“别人有的我也必须有”的心理导致了他们强烈的从众消费习惯。“如果别人有的我没有,那我就会被人瞧不起。”这是部分中学生的消费观,因此,在校园里最新的手机、相机等电子产品随处可见。

作为青年阶段的人,有一点攀比心态倒没关系,关键是攀比要有一定的限度,不可没有限制地盲目攀比,毕竟每个人的经济状况是有差别的。

心理学家认为有益的攀比,即工作业绩上和他人比较,向最优秀的人看齐,在学习上向最卓越的同学靠近,则会产生持久的、发自内心的成就感和上进心,最终产生工作业绩和学习成绩的进步。

购物毕竟是短暂的,能带来的幸福感和愉悦感也是暂时的,而将这种冲动和上进保持在工作和学习中则会产生长久的向上攀登的驱动力,从而取得学习和事业上的双丰收,收获更大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