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症状:追求完美的女儿
电话约定后,一位很有修养很有气质的女士来到了心理咨询室。落座后,她说:我的女儿叫志玮,过去还可以,进了毕业班就让人费心了。这不,最近孩子提出说想要留级重读高三,不知道这样好不好?
“孩子是在一片赞扬声中长大的。小学,初中,一路顺风,学习总是名列前茅。中考以前10名的高分考进了重点中学。这下,更是被赞扬声所包围。孩子到我们单位,同事们对孩子竖起大拇指:好嘛,听说考重点咱们考了个前10名,差不多一个女状元了,清华、北大已经向你招手了!孩子遇到了亲友,大家更是赞不绝口:重点中学的尖子生,名牌大学写定了!志玮,志玮,是得立志做点伟大的事,也不枉你妈妈给你起的好名字,我们都指望你来增光啦!在学校里,她是班上第一名,大家更是对它众星捧月:老师说,你是咱们班的旗帜;同学说,有一个清华、北大也是你的啦……孩子就是这样伴随鲜花和掌声开始了高中生活。可是,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考试名次一再下滑,直滑到了这次期末班上的40多名。孩子说怕进学校的门,怕进教室的门,怕……”
“孩子从小就什么事都争强好胜,总说我要当科学家,要做大事。孩子长大一些了,对自己更加要求严格,追求完美,不允许自己有半点的不如意。她经常说,我必须在同学中出色,必须做出类拔萃的人。最近她说,就以这样的成绩去高考,我不能接受,我要重读,要以出类拔萃的成绩走进名牌大学。”
听到这里,我问:“请问您做什么工作?认为自己是怎样一个人?”
女士笑了:“我在政府机关工作,人到中年被任命担任了副主任。其实,我不是想当官的人,但我一直想着应该做一个优秀的人,所以工作特别认真。就说小事吧,单位的一些文件总是传到我的手上时,发现出了一些文字上的毛病。虽说无碍大局的事,但是这么明显的毛病为什么那么多人都没有发现,却总是逃不过我的眼睛?我自己都感到奇怪。生活上我更是严于律己。下班回到家了,我都不愿意如一般妇女那样用织毛活来打发时间。就是看电视也不爱看那些连续剧,觉得那样太白白地消耗时间。我也感觉很累累。我不是官迷心窍的人。但是我总想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完美。所以我对自己不敢有一点点的放松和懈怠”。
这的确是一位很有文化素养和思想素养的女士,是一位好干部,好同志。但她对自己期望过高,过于完美主义,使生活过于单调,思维过于狭窄,是一个会工作却不会生活,会当领导却不会当女人,有良好的人品却缺乏健康心理的人。
心理把脉:母女性格“复制”的结果
现在,总算比较清楚了志玮重读高三心理的来龙去脉。志玮是陷入了过分的自我高期望值和完美主义的心理误区。正因此,到了强手如林的重点高中面对那么多很有实力的竞争对手,她的心理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她怕自己众星捧月的局面不再,怕往日的鲜花和掌声不再,怕自己完美的形象不再。事情常常就是这么怪,怕鬼偏偏遇到鬼,你越怕什么就越来什么。志玮的成绩从顶峰开始下滑了。
其实一点不奇怪。心理学研究发现,只有保持适度的情绪紧张度,才有助于提高认知活动的效率。情绪紧张度太低,缺乏强烈动机,认知活动的效率不高;情绪紧张度太高,动机过于强烈,认知活动的效率也不高。这是过分的高期望值和完美主义造成的过重的情绪压力,使大脑的神经细胞出现超限抑制的表现。
所以,志玮的问题表面看来是学习问题,实质是性格问题。而性格问题的根源又在她母亲身上。常言道: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这话虽讲得有点绝对,却说明父母的性格对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孩子总是模仿父母的“好手”,这就决定了,在家里父母行为举止中表现出来的性格,对孩子的影响远胜于任何口头说教。那么多为人父母者为孩子做出了榜样,也的确有一些为人父母者把自己身上的毛病传染给了孩子,还在四处讨教管好孩子的方法。孩子的性格,常常是父母特别是母亲性格的“复制”。从志玮身上我们可以明显看到她母亲的影子,是她母亲的性格“复制”了女儿的性格。
心理处方:母女同塑健康性格
所以,要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首先需要做父母的,好好调节自己的心态重塑自己的性格。因为性格只能用性格来塑造。家长一旦拥有了健康的性格,同样会对孩子耳濡目染。为此我们进行了较多的交流。女士说真是受益匪浅。
两天后,志玮坐到了我的面前,写在脸上的是愁容。她承认所以想重读高三是因为对现在的成绩不甘心,不满意。通过会话基本印证了我上面的分析。我重申了对她的问题的看法。志玮也意识到了母亲性格对自己的影响,她表示理解。
于是,我明确两点建议:第一,盲目选择重读未必能解决问题,一定要慎重。根据实践看,重读高三的同学确有成绩较大幅度提高的情况,但只是特例,平均提高幅度不是很大,还有不少踏步不前甚至每况愈下的例子。而带着心理压力重读,可能会比现在还要糟糕。第二,关键是修炼健康的性格,进行心理调整。用一颗平常心待自己,丢掉完美主义,也就放松了心情,就会更好地发挥大脑潜能,进而提高学习效率。这样也许根本就用不着去重读了。
不记得过了多久,志玮的妈妈拨通了我的心理咨询专线,她说,孩子不再要求重读,现在心态很好,而且学科检测的成绩也有了回升。她说,感谢我不仅救助了孩子,也帮助了孩子的妈妈。她说,她们娘俩正在共同重塑自己的健康性格。
【马老师微语录】孩子的性格,常常是父母特别是母亲性格的“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