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破万卷

读书破万卷

顾炎武是个学者,一生没有做过官,却名满天下,受人尊敬。他的一生著述宏富,在经学、史学、音韵学、地理学、文学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建树,在政治思想方面也提出了许多积极进步的主张。他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名句流传千古,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爱国志士,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而奋斗。今天,世界各地大专院校有很多学者在研究他,尊称他为中华贤人。

顾炎武的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点夺走了他的生命。虽然他体弱多病,但是在母亲的教导和鼓励下,顾炎武依然勤奋苦读。他6岁启蒙,10岁开始读史书、文学名著。11岁那年,他的祖父蠡源公要求他读完《资治通鉴》,并告诫说:“现在有的人投机取巧,认为只要浏览一下《纲目》之类的书便事事皆知,但我认为这是不合理的。”

祖父的这番话使顾炎武领悟到,读书做学问是件老老实实的事,必须认真忠实地对待它。于是,他采取了“自督读书”的措施:首先,他给自己规定每天必须读完的卷数;其次,他规定自己每天读完后把所读的书抄写一遍,这样,他读完《资治通鉴》后,一部书就变成了两部书;再次,要求自己每读一本书都要做笔记,写下心得体会,他的一部分读书笔记,后来汇成了著名的《日知录》一书;最后,他在每年春秋两季,都要温习前半年读过的书籍,边默诵,边请人朗读,发现差异,立刻查对。

他不仅每天读书,而且遇到难题,一定弄懂弄通;发现疑点,更是反复琢磨,直到完全清楚为止。他规定每天这样温课200页,如果温习不完,就决不休息。

顾炎武把全部心力扑到书本上面,自然非常劳累。父母看到小炎武天天手不释卷,十分欣慰,同时也担心他的身体,所以时不时劝他活动一下。顾炎武因此经常外出旅行,游历一下外面的世界,开阔见识。

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随身用两匹马三头骡子装书。到了险要的地方,就向退休的差役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时情况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对着书进行核对校正;有时直接走过平原旷野,没有值得什么留意的,就在马背上默读各种经典著作的注解疏证;偶然有忘记的,就在附近街市中的客店看书认真查看。

顾炎武的一生真正做到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的《日知录》、《营平二州史事》、《昌平山水记》、《山东考古录》、《京东考古录》等著作都是实地考察和书本知识相互参证,认真分析研究以后写成的。

顾炎武把写书比作“铸钱”,他鄙弃抄袭古书,认为那就如同改铸古人的旧钱,他认为正确的方法是自己去“采山之铜”。顾炎武重视典章文物、天文地理、古音文字、民风土俗的考核。凡立一说,必广求证据,反复辨析,常用归纳法得出正确的结论。这对清代朴学方法的形成起了开风气的作用。

顾炎武在学术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与他的“采山之铜”的方法以及勤奋学习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名人箴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徐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