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柔才能放下
守柔才能放下
柔弱者生之徒
《老子》第76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不胜,木强则兵。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老子主张守柔处下,一方面是从人体的生理结构来看,另一方面是从自然界的生长现象来看。人在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后就变为僵硬;花草树木生长的时候,形质是柔脆的,死后就变为枯槁。
“柔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凡是柔弱的,都是属于生存的一类;凡是坚强的,都是属于死亡的一类。老子另外列举兵势与树木为例。兵势强大,恃强而骄,反而不能取胜;树木强大,为工匠所需,容易遭受砍伐。所以老子得到一个结论:凡是强大的,反而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处在上位。
刚强易摧,为老子所戒。天下任何事物有时看起来是得益,其实是受损,有时看起来是受损,其实却是得益。中国古代王公贵人知道这个道理,宁愿自损,自称孤、寡、不谷。以贱示天下,不敢为天下先。
老子守柔的哲学
《老子》第28章:“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为天下式,常德不离,复归于无极。知其荣,守其辱,为天下谷。为天下谷,常德乃足,复归于朴。”雄尊而雌卑,雄刚而雌柔,雄动而雌静。知雄守雌,即知尊守卑,知刚守柔,知动守静。“知白,守黑”,知道光明的好处,而宁愿处于黑暗。
守柔是为了不争。是非总因强出头,老子告诫世人不要好争,好争的人往往什么都争不到,即使勉强争到手,也会给自己带来不安与痛苦。不争的人,内心一片祥和与安乐,同时,因为他不与人相争,所以没有人会与他争。
人生的灾祸,多半来自一个争字。商场失和、家庭反目,以及许许多多人事的纠纷,常常是因为不能谦下退让。《老子》第79章:“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坚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如果有重大的仇怨,纵使已经调和了,还会有余怨,这怎能算是好办法呢?中国古代圣人待人,主张谦下柔弱而不苛责于人,就像拿着左契的人,等着拿右契的人来索取。古代以契为信,双方各执一半,右契为上,左契为下,相当于现在的存根。
老子守柔的哲学,常常举水为例。《老子》第78章:“天下莫柔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世上没有比水更柔弱的东西,但是水能怀山襄陵,磨铁消铜,任何可以攻坚克强的东西,都不能胜过它。水的特质,不只是柔弱,而且是善于自处卑下。《老子》第66章:“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江海能广纳百川,使天下的河流奔往汇归,成为百川之王,是因为它善于自处低下的地位。另外,水还能忍辱负重,不辞污秽,去众物不愿意去的地方,做众物不愿意的事,以博大的心胸,滋养苍生。《老子》第8章:“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能滋养万物,但是不和万物相争,蓄积在大家所厌恶的卑下之处。
老子是个很有智慧的人,他从大自然中观察到许多人生的哲理,譬如《老子》第23章:“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体悟人生的无常;从江海善下而为百谷王,体悟人要谦下退让;从水的柔弱而能驰骋天下至坚,体悟柔弱胜刚强,柔能克刚。
柔弱不是软弱
柔弱不是软弱,软弱是怯弱、懦弱、脆弱、虚弱。个性软弱的人,往往是内向、害羞、闭塞、忧郁、畏怯。凡事没有主张、定见,做事犹豫不决,没有担当,不敢负责任,临事退缩,很难成就大事业,在生活上、工作上、情感上,常常是失败者,因为拿不起又放不下,很难得到幸福、快乐。
柔弱与软弱,相似而不同。英国大文豪莎士比亚曾经说:“女人,你的名字是弱者。”但是女人当了母亲之后,却能表现无比的毅力和负责的态度,女人当了母亲之后的韧性和坚强,令人尊敬。当然,女性的韧性与坚强,未必是要当了母亲之后才会有的表现,女性温柔体贴的个性之外,同时也可以呈现坚韧刚强的一面。
柔弱不是弱者的示现,柔弱所体现的是柔软、柔和等良善的一面,有它的积极性、强大性、发展性、主动性。“以柔克刚”的“柔”不是“弱”,而是“软”、“和”、“韧”,是软中带硬,刚柔相济。守柔才不会刚强执著,我们常常因为心太刚强,所以跌得鼻青脸肿,心柔软了,人就可爱了。每次台风遇境,被连根拔起的都是硬挺的大树,而不是柔弱的小草。
天地之道,刚柔相济
气是宇宙生命的本源,《易传·系辞》:“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是绝对的太一,无形无象,是天地未分之前的混沌元气,太极因着自身的变化,出生两仪,宋代周敦颐《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周敦颐以太极的动静,分阴分阳,解释《易传》“太极生两仪”的说法。“两仪”,即是阴阳。阴、阳二气,阴为柔,阳为刚;阴为暗,阳为明;阴为弱,阳为强。人在天地之间。禀气所生,男为阳,女为阴,男生表现阳刚之美,女生表现阴柔之美。“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调和,就是正道。
气有刚柔。每个人禀气不同,有人阳气多一点,有人阴气多一点,因此,每个人先天的禀赋,在个性上就有刚强与柔弱的不同。刚中有柔,柔中带刚。气是人的精神表现,气在人体之中,是生命的活动力,生理之气与心理之气互为影响,身体强壮的人,一般而言,比较有信心、有活力、有进取精神,而体弱多病的人,往往是消极悲观、没有活动力、没有企图心。
气在天地之间,阴阳相生,刚柔相济;气在人情事理上也需如此。一味的柔弱则将优柔寡断,流为软弱、怯弱;一味的刚强则将刚愎自用,流为自大、自负、骄傲。
体天而行,守柔卑下
人在天地之间,只是万物之一,天地浩瀚,人不能主导一切,面对无垠的世界,人要学会守柔卑下。《老子》第29章:“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不可执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故物或行或随,或歔或吹;或强或赢;或挫或隳。是以圣人去甚,去奢,去泰。”我们面对宇宙万事万物,我们真的没有能力可以太多作为,勉强想要有所作为,是吃力不讨好,是自讨苦吃,我们只能顺应天道,该怎么样就怎么样,不是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中庸》第1章“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有些人把“率性”误会为“任性”,以为想吃就吃,想睡就睡,不想吃就不吃,不想睡就不睡,这就是“率性”,其实,“率性”的真谛是“顺性”,是该吃就吃,不该吃就不吃;该睡就睡,不该睡就不睡。
《老子》第59章:“治人事天,莫若啬。”啬是俭约,治人事天要顺应自然,不要自作主张。我们总是急于表现、急于出头。老子早就告诉我们“不争无尤”的道理,很多人却争得头破血流。
人站在高山、大海之前,才能看到自己的渺小、卑微。有些人有了一点小小的成就,就洋洋得意,不可一世,自以为非常了不起,而且恃才傲物,以为天地之间他最伟大。其实,有如坎井之蛙,以井窥天,见识非常有限。一个骄傲的人,往往也会表现顽强倔强的个性,不服输、不合群、独断独行、自信狂傲,这样的人终必是要失败的。就像楚汉相争的项羽,兵败垓下,放弃东山再起的机会,自刎于乌江,死前还怪罪天亡我也,而没有检讨自己的个性,所谓逞匹夫之勇,滥杀无辜,又有勇无谋,不善收揽人才。刚愎自用,才是他最大的致命伤。权倾一时的拿破仑、希特勒,也都因刚愎自用四字而败亡。
守柔卑下的人,有着成熟的人格特质。柔弱的人表面看起来很温和,内心却十分韧强。真正的强,不是刚强而是韧强;卑下示弱的人,是以退为进,以守为攻,不与人争的人,没有人会与他争。
人是很脆弱的,天命难测,很多的意外,都是人算计不到的。每个人的内心也都有软弱的一面,当压力大到不能承担、负荷时,人的心理就会崩溃瓦解。再坚强的人也会有不堪沉重压力的时候,人倒不必刻意去掩饰,每个人的生命都会有一些不同的缺口,有的大、有的小、有的多、有的少,怎么样给生命的缺口找出口,是人生非常重要的课题。
老子的人生理想,是自然的生活,即所谓“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我们生在21世纪,当然不能再回到原始的初民社会。人来自自然,终必要回到自然,自然的生活是最真实的生活。尽管我们不能脱离世俗的喧嚣,但是,我们仍然可以保有自由的心灵。生活本来可以很简单,只是我们把它复杂化,体天而行,守柔卑下,是叩开幸福之门最重要的钥匙。
守柔才能放下
很多人都知道放下才能快乐、放下才能幸福,可是偏偏就是放不下。想放下而不能放下,是一件很痛苦的事,为什么会放不下呢?主要是因为心太刚强、心太执著。道是宇宙生命的本源,道是自然的秩序。天地万物所以能够生生不息,流行亿万年,主要是基于两个原理,一个是《老子》第40章所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道的本体虽然虚无,道的作用却是无穷无尽循环反复,道在循环反复的运作中,化生天地万物,而且是以柔弱的方式在进行,虽然很小、很慢,小到我们看不见,慢到我们感觉不出来,但持续的变化是道体永远不变的作用。另外,道的运作是相辅相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祸与福相倚相伏,祸中有福的因,福中有祸的因,所谓的祸福得失,原无一定。至于美丑、善恶也是相对的概念,大家都要美善,不要丑恶,但是为了爱美厌丑、趋善避恶,以致纷争迭起,未见其利,先蒙其害。
从道体运行的两大原则来看,首先,我们了解宇宙是变动不羁,成也、毁也,得也、失也,都是短暂的,都是无常的,快乐、不快乐的事全都会过去。既然如此,我们有什么好执著、好放不下的呢?再者,宇宙万事万物,都是相辅相成,所谓得与失、成与败、美与丑、善于恶,都是相对的,都不是绝对的。有钱的人比穷人有钱,有钱人相比更有钱的人,仍是穷者而已;高个子比矮个子高,但比更高的人,仍然嫌矮。其他所谓美丑、智愚、强弱的概念,也都是如此。既然这样,我们还有什么好计较、比较的呢?还有什么好执著、放不下的呢?
柔软的心使我们的心更宽,视野更远、更大,更有弹性、更有空间,不拘泥于一时的成败、得失、祸福而沾沾自喜或悔恨交加。能够以一颗开放的心、豁达的心、平常的心,去处理起起落落的无常人生,放下一切束缚、挂碍、烦恼与痛苦,才能拥有一颗自由愉悦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