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地上长出的幼苗

沙地上长出的幼苗

米丘林是俄国伟大的园艺学家。他在长达60年的园艺科研实践中,辛勤探索,坚韧不拔,培育出了350多个果树新品种,为俄国的林果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米丘林出生在一个贫寒之家,父亲是个园艺工人。在父亲的熏陶影响下,小米丘林对果树的园艺培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米丘林仅10岁时,他的父亲便去世了,但米丘林并没有放弃对园艺事业的追求。为了生计,米丘林不久就开始了自食其力的学徒生活。米丘林这种贫苦的出身和坎坷的经历,磨炼出他顽强刻苦的优秀品质。

米丘林19岁成家以后,为了给热爱的园艺研究事业筹备款项,他身兼数职,将赚来的钱用于园艺研究,还买了大量植物方面的书籍并刻苦钻研。他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一书后,高兴地说:“物种可以变,对,我完全同意。”

为了对俄国的果树品种有所了解,一年秋天,他一个县一个县地视察。当他看到几乎没有耐寒的优良果树品种时,决心彻底改变祖国林果业的这种十分落后的现状。

他给自己的研究工作确定了两大任务:一是要在俄国中部培育出耐寒的浆果植物种类;二是要把南方的树种移向遥远的北方种植。他把干钟表匠的积蓄全部拿出来,在佛罗内兹河边买了土地,把南方的优良品种的枝芽,嫁接在北方耐寒品种的砧木上。结果树是接活了,但当严寒来临,所有的接枝却全部冻死了。他用嫁接的方法反复实验了10年,但都失败了。

于是,他开始研究人工杂交和人工授粉的方法。在这项实验中,他领会到植物杂交时幼苗容易接受外界的影响而变异,明白了自己过去之所以失败是因为用了成年的纯种。

他又培育出许多杂交幼苗品种,但寒流到来后,大部分幼苗又被冻死了。米丘林并不气馁,他经过仔细观察,发现在园里一角的沙地上,长出的幼苗比较耐寒,于是他明白了:“土壤肥,环境条件好,幼苗必然长娇了,因此不能耐寒。”他高兴得跳起来,说:“必须用贫瘠的沙质土壤来培育耐寒的幼苗。走!搬到沙质土壤去!”

1900年,米丘林在离科兹洛夫城两千米的地方,找到了一片沙质地。他把树苗一棵棵移栽过去。在这里,他辛勤劳动了七八年,培育出了许多优良的耐寒品种果树。

后来,米丘林又实验了使果实早熟的方法。他把一千多千米以外的南方果树,移到北方。最后,这些南方的果树终于在北方安了家,并开放出芬芳的花朵,结下了丰硕的果实。

按说,米丘林的巨大成果得益于他坚韧辛勤的探索与年复一年的踏实艰苦的耐心等待。但沙地幼苗栽培的偶然发现,却是他长期探索研究的一个新的有利转机。正是米丘林迅速抓住了这一新的偶然转机,成就了他的果树培育事业,实现了他“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必须向大自然去索取”的著名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