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开些

想开些

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调节心理平衡的过程,内心为中心支点,遇到一些问题,想不通,心理就失衡;想通了,心胸就开阔,趋于平稳。所谓“宠辱不惊,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无意,看庭前花开花落”,就是一种想开后的淡泊与宁静。

我认识一位老兄,在机关工作。对“官帽”很着迷。但越着迷,官位越不属于他,有点单相思的味道。工作了二十多年,科级职位总与他擦肩而过。三十出头时,资历不够;四十不惑,票数又差点;头发花白了,又处于“李广难封”的尴尬时期。生气是必然的,最后只能郁闷地内退回家。没有得到提拔重用,成为了他终生的伤痛。即使退休在家,遇人总会聊起自己不幸的遭遇,感叹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这位老兄的一位王姓同事,也是官场失意者,老王在四十岁时,毅然从体制内退了出来,和他人投资兴建了一家饲料公司。十年后,老王俨然已经成为一位千万富翁。那位始终想不开的老兄,听说老王发了财以后,更加想不通了:老王那点本事,我知道,论能力比我差远了!这个世界真是不可思议,如此能力平庸的一个人,也能成就一番事业,为什么唯独我不行?眉头皱得更紧了!家人在他的脸上,一天到晚也看不到笑容,怕他憋闷出病来,但怎么安慰也没有用,因为他走不出自己给自己挖的坑,想不通,内心必然失衡。

四十岁以上喜欢文学的人,必然知道苏叔阳这个名字。他的作品,曾经打动过亿万读者的心灵。五十六岁那一年,苏叔阳在参加一次晚会时突然晕倒。送到医院检查,不幸被查出身患癌症。面对突如其来的打击,苏叔阳像其他癌症患者一样,有些措手不及,“为什么是我?”他想不明白。有些魂不守舍的苏叔阳在手术前,悄悄从医院溜了出来,跑到公园里,借酒浇愁。正值创作的黄金年龄,命运为何如此捉弄自己?看着公园里来来往往、无忧无虑的人们,他不由感慨万千:这些快乐的人,怎么也想不到身边的这个人,可能活不过明天吧?纠结无奈、孤独无助的苏叔阳,尝试着调整自己的心态。是的,自己一生没有做过什么恶事,按道理,癌症不应该找到自己的头上。但周总理是一位人人敬仰的好人,他不也得了癌症吗?毛主席生前最爱吃的菜就是红烧肉,自己口福好像比主席强多了;毛主席这辈子,出过两次国,去的都是苏联。比起伟大的领袖,自己出访的国家竟然比他还要多,这一生应该没有什么遗憾了。正是这看起来有些可笑的对比,让苏叔阳内心好受起来。苏叔阳曾经在中医学院做过老师,他回忆起,自己带着学生去解剖室观看尸体标本。在这些标本中,有老、有少、有男、有女。最小的竟然只有几岁。黄泉路上,无论老少,总会有走的那一天。通过几天的自我调节,苏叔阳终于想通了。他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并坚持写作。在此后的二十多年间,苏叔阳先后与肾癌、胃癌、肺癌抗争,癌症也拿这个想开了的老头子毫无办法。在治疗期间,苏叔阳创作了三百多万字的作品,有七本著作出版上市。谁也想不到,苏叔阳创作的第二春,是在癌症之躯上生根发芽的。

想不开,其实就是和自己较劲,是一种自我折磨;想开了,不是消极无为,而是要更加积极地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