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善孝为先
孝,这个概念和行为,在世界上许多国家中都是有的,而在中国独为突出。中国社会,几千年以来就是一个宗法伦理色彩非常浓的社会,为世界上任何国家所不及。
——季羡林
亲情是深藏内心的一种最深的情感。无论在哪里,你都应该,或者不由自主地想到自己最深的那份情感。
有一句谚语:父母之恩,水不能溺,火不能灭。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更给了我们灵魂,对父母的感恩就是一首最动人心弦的歌,歌唱它,你就会幸福天长;歌颂它,你就会接近阳光之境;歌咏它,你就会温暖无限。我们要增强感恩父母的价值观,用心去感谢自己的父母为我们所做的一切。
一个小男孩出现在一个贫寒的家庭。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小男孩悲痛欲绝。他是一个非常孝顺的男孩。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
这个炎热的夏天,小男孩担心劳累一天的父亲因天太热,睡不好觉,正拿着扇子在床边扇枕席。左手扇累了,换右手,右手酸了,再换左手。就这样,他一下又一下的扇着,一直扇到席子暑气全消,他才会去请父亲上床睡觉。一夜、两夜……整整一个夏天都这样。
冬天到了,每到晚上整个屋子就冷得像冰窖一般,要是碰上下雪的日子,就更有得受了。但是,孝顺的他仍然有办法让父亲每天晚上睡得舒舒服服。只要天一黑,他就会钻进父亲冰冷的被窝里,用自己的身体,把被子弄得暖烘烘的,然后再请父亲去睡,这样父亲就可以免去寒冷之苦了。
9岁的小男孩就是这样孝敬父亲。后来,长大的男孩成为我国东汉时期的一位文化名人。
这个小男孩就是黄香,人称温席的黄香,天下无双。人们说,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爱百姓,爱自己的国家。虽然他为官的品位并不高,最高职务是魏郡太守,大约是一个四品官员,但他的故事却至今广为流传。
正所谓“百善孝为先”,中国人一向视“孝”为最高美德。旧传元代郭守敬挑选了历史上的二十四位孝子,辑成《二十四孝子》一书,作为做人的楷模,黄香名列其中。自明清以来,黄香一直被人们所推崇。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孝敬父母是各种美德中占第一位的。无论何时,请记得——尊敬长辈,友爱兄弟,这是做人的根本。
从古至今,以“孝”著称的名人故事不胜枚举:
比如,闵损,他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闵损的生母早死,父亲娶了后妻,又生了两个儿子。继母经常虐待他,每逢冬天,两个弟弟穿着用棉花做的冬衣,却给他穿用芦花做的“棉衣”。一天,父亲出门,闵损牵车时因寒冷打颤,将绳子掉落地上,遭到父亲的斥责和鞭打,芦花随着打破的衣缝飞了出来,父亲方知闵损受到虐待。父亲返回家,要休逐后妻。闵损跪求父亲饶恕继母,说:“请留下母亲吧,求您了!”
父亲疑惑地问道:“为什么?她这样待你,为什么要留下他啊,孩子。”闵损回答说:“留下母亲只是我一个人受冷,休了母亲可是三个孩子都要挨冻啊。”父亲十分感动,就依了他。继母听说,十分后悔当初的所作所为,从此对待闵损如亲子。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再如,子路,在他小的时候家里很穷,长年靠吃粗粮野菜等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饭,可是家里一点米也没有,怎么办?子路想到要是翻过几道山到亲戚家借点米,不就可以满足父母的这点要求了吗?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岭走了十几里路,从亲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喷喷的米饭,子路忘记了疲劳。邻居们都夸子路是一个勇敢孝顺的好孩子。
人世间最难报的就是父母恩,愿我们都以反哺之心奉敬父母,以感恩之心孝顺父母。古人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应该尊敬别的老人,爱护年幼的孩子,在全社会造成尊老爱幼的淳厚民风,这是我们新时代学生的责任。
孔子说:“父母之所爱亦爱之,父母之所敬亦敬之。”从我们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我们的生命就倾注了父母无尽的爱与祝福。父母的爱是无私的,伟大的。当我们有能力回报父母时,一定要尽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