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安排好行程,别急着出发
先贤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讲的是关于学习的道理,在我们处理事情时同样适用。无论做什么,都要把努力工作和勤于思考结合起来,这样你的付出和收获才可能成正比。
人们成功的道路有很多,但是其中的道理却是有迹可循的。有这样一种说法,成功需要70%的资源或者技能,20%的坚持,还有10%的灵光闪烁。虽然所占比重不同,但缺一不可。如果没有对一份工作的尊重与投入,就不可能掌握做好它所需的技能,没有必备的技能,就无法催生思考,同时让思想的火花促进事业的提升。没有思考,就不会有符合客观事实的总结,就像一辆没有站台的火车一样,完全失去了行驶的意义。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们无法兼顾更多的事情。只盲目奔跑,而从不规划自己行程的人,他的所有行为是受了运动神经的支配而不是大脑的支配。就好像猴子掰玉米,不能说它的动作不快、水平不高,但它不知如何正确地处理这些玉米,贪大舍小,最后还是只有一个玉米棒。
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都是匆匆忙忙的,他们在闹钟的提示下起床、吃饭、工作、回家,从一个地方逛到另一个地方,事情做完一件又一件,好像做了很多事,但却很少有时间从事自己真正想完成的目标。因为责任与方向不明确,一生都在为干活而干活,即使他们每一天的劳动都换来了相应的报酬,却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长远规划。
美国一位大富翁到东南亚一个国家考察。他来到市中心的繁华商业区,看见一大清早街上很多人慌慌忙忙地挤车赶着去上班,富翁疑惑地问助手:“这些人怎么那么慌张,他们一天上班几小时?”
“至少8小时,加上路上所用时间得10小时。”身边该国的陪同人员答道。
“他们一天真有那么多事要做吗?要花那么长时间?”
“大家都是这样,”陪同人员说,“你们经商的不也是非常忙碌吗?”
“不,”大富翁摇了摇头,“人生每一阶段有每一阶段的过法,到了成熟的年龄,就不应该这么匆忙。因为他们肯动脑筋,做1小时的工作所得的报酬超过一般人做10小时所得的报酬。你想想,一个人如果成天忙于某一件事,累了就睡,睡醒又开始紧张地工作,如何谈得上有新的创见呢?”
是的,每天不经大脑的忙忙碌碌,换来的只能是浑浑噩噩、一无所得。一年有365天,一天有24小时,并不会因为你是穷人还是富人而差了一分一秒。每个人都在努力工作,但是创造的价值不一样,产生的效果也不一样,那么究竟穷人差在哪呢?说到底还是效率的问题。成功者不一定整天都待在办公室里,他们也要运动和休闲,但是一旦他们投入工作的时候,必定是全神贯注,能看到每一个微小的失误,也不放过每一个可能的机会。而普通人做不了时间的主人,所以天天被动地与时光对耗。
现实生活中,衡量一个人成就的标尺不在于他工作了多长时间,而在于由他所创造的价值。工作没计划、缺乏条理的人,大量的体力和精力都是白白浪费掉的。他们将工作安排得乱七八糟、毫无秩序。他们早出晚归,安排他们做什么他们就做什么,从来没有时间整理自己的东西和自己的思想。长此以往,即便有了时间和自由,他们也会在惯性的作用下继续过着一塌糊涂的日子。
高效率的先决条件一是要有计划、有秩序,二是要分清轻重缓急。这一理念在生活中是极有实用意义的,例如你是一个营销人员,新品上市初期,寻找经销商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但面对一个陌生的城市和市场,你会怎么办呢?你是下车后急于四处走街串巷,还是通过调查后,制订拜访计划及合理路线?经验丰富的营销人员会从客户中挑选出有意向、有网络及实力的经销商进行重点拜访,用80%的时间沟通这20%的重点客户。同时,为了不放弃那些潜在的经销商,例如经营相关产品的小经销商,只需要简单地散发新品招商资料就可以了。
在具体的工作安排上,有个简明而高效的法则值得我们借鉴。
每天晚上,拿出10分钟的时间做出第二天的工作安排。把明天必须做的最重要的工作记下来,按重要程度编上号码。早上一上班,马上从第一项工作做起,一直做到完成为止。再检查一下你的安排次序,然后开始做第二项。如果有一项工作要做一整天,也没关系,只要它是最重要的工作,就坚持做下去。对于一些不明白的问题,一定要问个清楚、弄个明白,不要给任何事情留个不完美的尾巴。把这种方法作为每个工作日的习惯做法,成效自然显现。
人生需要谋划,事业需要谋划,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谋划。可以说,不会谋划的人,就不会有成功的人生。古人说:“要先谋而后动。”谋划后的行动,不但具有明确的方向性和目的性,而且具有可行性。在对多种方略进行运筹之后,才能有选择地确定出一套最佳方略。在最佳方略的引导下,才可能创出最佳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