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主
宋元之际的学者许衡,曾在一个大热天里路过河阳,口渴至极,路边有一棵梨树,过路的都争着摘梨吃,只有许衡一个人端坐在树下,安然自若。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吃个梨解解渴?”许衡说:“不是自己种的梨树,随意摘取是不对的。”那人又说:“世道这样乱,梨树是没有主人的。”许衡说:“梨树没有主儿,我的心难道也没有主儿吗?”
好一个“梨无主,心有主”。这种“心有主”便是其内心存在着一种良好的道德准绳,并以这种良好的道德准绳来规范自己的社会行为,使自己正道直行,问心无愧,使自己的人格走向一种真善美的境界。东汉杨震迁调荆州刺史道经昌邑,正是荐举茂才之时,昌邑令王密晚上带黄金十斤相赠,杨震坚辞不收,这便是杨震的“心有主”;公孙仪做鲁国的宰相,有人送鱼给他,他坚持不受。他担忧受人之鱼将枉于法,枉于法将负于相,这便是公孙仪的“心有主”。“心有主”才不会为势利所动,“心有主”才不会见利忘义、见钱眼开、见权眼红。方志敏烈士“居高官而纤尘不染,理万财而分文不取”,因为“心有主”而清贫自守,青史留名;焦裕禄、孔繁森“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因为“心有主”才“俯首甘为孺子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永受人民的追忆与崇敬;还有“给水团长”李国安、“爱民市长”李润五等,因为“心有主”而无私奉献,富不淫,贫不移,威不屈,成为世人景仰的楷模。广州军区优秀班长刘少卿,在担负军车监理工作中,上百次拒贿,累计金额不下10万元,这便是普通士兵的“心有主”;被誉为“中英街上播火者”的陈观玉,在沙头角这块热土上,无论是过去一天工分值不了四五角钱的年代,还是意外获得45万元股息分红的今天,她都将省吃俭用节省下来的钱用于做好事,支援灾区与公益事业,这便是普通老百姓的“心有主”。
而时下,我们所见的另一些人,在商品经济的大潮中,在铜臭味越来越浓的现实中,变得“心无主”了——在枕边风面前心无主了,在山光水色、灯红酒绿、美女如云的花花世界里六神无主了,在官位职位名声私利及国家集体的钱财面前六神无主了。他们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心荡神摇,意志浮躁。于是,便将心中原有的“主”丢失了、抛弃了,换成了另一个“主”。这个“主”就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权不用,过期作废”、“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然而,这样的“主”却只能使他们最终身败名裂、为人民所唾弃。看身居高位的王宝森自杀了,欧阳德入狱了;看一批批车匪路霸或走向了刑场,或面对着高墙。”
“梨无主,心有主”,这个“主”放到现实中来,便是国家与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高尚信念、至真追求,便是一种老老实实清清白白做人,不愧天地父母、不愧自己良心灵魂的生活准则道德行为。时时刻刻,我们都要扪心自问:心有主吗?
(张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