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开放,自由主动地交际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认为,人都有“惰性”和“怯性”,人们总是习惯于固有的生活圈和交际圈,不会积极地去寻求一些改变,很少有人会主动去结交新朋友,即便有意结交他人,也会存在心理障碍。不过,事实上大部分东西都要靠自己去努力争取,朋友也是一样。想要交到朋友,就必须积极主动,如果遇到一个同样内向拘谨的人,双方都不好意思开口,想要成为朋友就难上加难了。
哈佛大学有一个爱好文学的青年在第一次约会时写道:一位热心的同学给我介绍了一个姑娘,可是当我满怀希望赴约时,却看见一个身材矮胖、皮肤黝黑的姑娘向我走来。当时,我的心一下子就凉了。出于礼貌,我准备与她稍作周旋便婉言辞别。
我默默地与她并肩走着,心里斟酌着婉拒的词句,耳畔却传来一阵银铃般的声音。姑娘自报姓名,几个充满柔情的音符让我眼前一亮。接下来,她又向我谈起对我的了解。她多次在某报副刊上读到了我的文章,听到这话,我心里不免有些得意。我知道她是学工科的,想不到她对文学也有很大的兴趣,而且说得头头是道。初次见面,言语中客气的成分较多,但我心头还是一热,这不正是与我志同道合的朋友吗?我悄悄地瞄了她一眼,胖乎乎的圆脸黑里透红,一双小眼睛眯成了两弯细细的月牙,头发有点发黄,但整齐地烫成了一道飞泻的波浪。我渐渐打开了话匣子,我们谈了很多,谈得十分投机……
试想,这位姑娘如果不是选择了小伙子感兴趣的文学话题,而且谈得头头是道,那么小伙子肯定早就婉言辞别了。姑娘虽然自身条件稍差了点,但她懂得主动交友的重要性,创造机会与人结识,为自己赢得了很多好感。
主动交友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朋友不是等待而来的,一味地等待反而会错失交友的机会。其二,主动交友有利于友情的稳固,因为自己争取而来的东西,往往会懂得珍惜。俗话说“千金易得,知己难求”,要想交到知己,就要创造机会与其结识,同时还要把握一定的技巧。你可以主动了解对方的兴趣爱好、性格脾气等,掌握相关的信息,一旦了解了对方喜欢什么,就能够投其所好,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有着共同话题的两个人更容易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比如对方喜欢下棋,你可以寻找与棋相关的话题;如果对方是个球迷,你则可以从球赛入手;对方热衷于垂钓,你们可以彼此探讨一下钓鱼的心得。了解了对方的爱好就等于敲开了对方的心扉,有共同话题的人,交流起来更加方便,也容易发展成为朋友。
西班牙伟大的画家毕加索有一次去理发店理发,当时天气特别冷,而且还下着雨,毕加索走进理发店时,冷得直打哆嗦,这时一个叫阿里亚斯的年轻理发师认出了这位大名鼎鼎的画家,于是走上前来关切地说:“哦!先生,您穿得这么少可不行,天太冷了,会生病的,如果不嫌弃的话,不妨先披上我的衣服。”对于理发师的关切,毕加索十分感动,就和对方攀谈起来。后来毕加索每次都专门来这里理发,两人渐渐成为朋友。富裕的毕加索经常邀请阿里亚斯去家中做客,有时让阿里亚斯在画室里替自己理发,毕加索甚至送给对方一辆轿车用来代步。两人相差28岁,但友谊日渐深厚,阿里亚斯甚至把毕加索当成“第二父亲”,他总是时刻维护自己的好朋友,不允许任何人污蔑和攻击毕加索。毕加索死后留给阿里亚斯50幅画,不过阿里亚斯全部捐献给博物馆。阿里亚斯因为一句主动的关怀而结交了世界闻名的大画家,如果当时,他怯于和毕加索交流,想当然地认为大画家不可能会看上自己这样一个贫穷的理发师,那么就不会成为毕加索的好朋友,更不会拥有这段闻名于世的珍贵友谊。
哈佛人生箴言
交友光有意愿还不行,除非你足够主动,否则将不会与他人产生任何交集。而你越主动,就越能占据主动权,成功的希望也就越大。广结人脉也是成就大事业的前提和基础。相对而言,有主动意识的人总是更能够把握机遇,甚至创造机遇与人结识,而被动的人则不可能有太多的人脉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