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安·拉蒙·希梅内斯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简介

诺贝尔得奖者小简介

姓名:胡安·拉蒙·希梅内斯(JuanRamónJimeé)

出生年代:1881-1958

职称:诗人

国家:西班牙

个人情况:胡安·拉蒙·希梅内斯,出生于安达卢西亚平原南部的小镇莫格尔。1896年去塞维利亚学画,同时在大学攻读法律。不久便放弃作画和法律,开始文学创作。

希梅内斯创作伊始,便接受了现代主义诗歌影响,并以卓异的诗才引起诗坛的关注。1900年,拉美现代主义诗歌创始人鲁文·达里奥在马德里召见了他,不久又以诗歌相赠。同年,希梅内斯发表诗集《白睡莲》和《紫罗兰的灵魂》。这一年由于父亲暴病身亡,诗人身心受到极大的打击,忧伤使诗人多次住进疗养院。病愈后重返马德里诗坛,1916年去美国。这期间的主要诗集有《诗韵集》、《裴哀的咏叹调》、《遥远的花园》、第一哀歌集《纯粹的挽歌》、第二哀歌集《温和的挽歌》、第三哀歌集《悲哀的挽歌》、《春之组曲》以及著名的自传性散文诗集《柏拉特罗与我》等。

作品:《白睡莲》、《紫罗兰的灵魂》、《诗韵集》、《裴哀的咏叹调》、《遥远的花园》、《纯粹的挽歌》、《温和的挽歌》、《悲哀的挽歌》、《春之组曲》、《柏拉特罗与我》、《一个新婚诗人的日记》、《永恒》、《石与空》、《一致》、《全集》。

他的诗歌和诗论对西班牙诗歌产生重大影响。“由于他的西班牙文抒情诗,成了高度精神和纯粹艺术的最佳典范”,1956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成功的故事——用心灵写作

凡了解我的人都清楚,我对自己一系列似乎算是诗歌的作品从不满意。这不是信口开河,我每天都在用自己推敲和修订作品的行动证明这一点。首先,我追求作为创作者而写的诗歌,并对自己的创作进行批评,然后才进行一般的诗歌评论,就好像我本人并不是作者一样。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

胡安·拉蒙·希梅内斯,(Juan Ramon Jimenez 1881-1958),西班牙诗人。他很早就上学,在学习上他很有天份。10岁时就以优异的成绩在小学毕业,然后到耶稣会的中学念书。胡安·拉蒙·希梅内斯童年时期很快乐,他经常单独地到父亲的酒库或汽船上游玩,表现了一种性格上的孤独,那时他也时常在书页的空白处写自己的诗句,就这样,他逐渐地显露出他的写作才能。

胡安·拉蒙是个病人,他第一次踏进治疗中心是在19岁那年,他父亲在睡觉的时候突然去,他自己从梦中被摇醒,并得知这个可怕的消息之后,他无法克服这一切:“我父亲的突然死亡复制在我的灵魂和肉体上,就你复制在一面镜子上;或更确切地说,复制在一个摄影的玻璃片上。父亲的死照在我身上,就像一个现实照在一块玻璃感光片上。伴着记录在我身上的死亡,每时每刻我都感觉自己在死去。”他是个疑病症患者,在他最坏的时候经为自己已经奄奄一息,不吃饭,不洗漱,不为第二天做计划,因为他认为自己到时已经死了。胡安·拉蒙的工作是抵抗他的疾病,他一次次改变和重新梳理一种文学创作。病愈后重返马德里诗坛,1916年去美国。这期间的诗歌创作主要是歌颂大自然,抒发对童年和故乡的强烈怀念之情,但由于诗人被忧伤困扰,诗歌的格调低沉、哀婉,赞歌蕴含着挽歌的情调。

1916年,诗人在美国与波多黎各女诗人兼翻译家塞诺维亚结婚。这一结合使希梅内斯在人生和创作道路上发生重大转折,从此诗人生活、精神和诗歌面目一新。由此诗人创作进入第二个时期。这一时期现代主义影响明显消退,形成了格调清新、意境优美的独特风格。当他获诺贝尔奖后,他说:“我的夫人赛诺维亚是这一奖赏的真正获得者。没有她四十年来的陪伴、帮助和鼓励,我的作品是不可能产生的。今天,她已经不在人世了,我感到孤寂凄凉并且无依无靠。”

他曾提出过“纯诗论”,主张写诗不要任何修饰和雕琢,大胆追求直接的表达方式,通过自然景物抒发个人心灵,引导人们追求永恒的美和理想的境界。他的诗自然纯朴,语言优美。希梅内斯的诗歌受现代主义影响很大,曾经受到拉美现代主义诗歌人创始人鲁文·达里奥的召见,深受他的影响。他的作品中写大自然的比较多,写景诗歌写的特别安静、优美,但里面却蕴含着动感。

他既是一位用心灵写作的诗人又是一位评论家,他做得最多就是对自我的评论。从《蟋蟀之歌》一文中,我们还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坚定的和平主义者。

希梅内斯可以称是一位天才诗人,一位毕生都在孜孜不倦地用心灵写作的诗人。

教育启迪

胡安·拉蒙·西梅内斯在西班牙现代文学中是一位承前启后的大诗人,他开创了许多新鲜的表现手法,给以后的诗人以很大的影响。

用心灵写作是每一个写文字的人都应该做到的。只有发自心灵的东西才能打动人的心灵,深入人的灵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