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需要自己体验
一位年轻的母亲向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请教:“怎样才能教育好我的孩子?”
苏氏回答说:“先教会你的孩子剥鸡蛋壳吧!”
这件事发生在前苏联的教育经典故事,在几十年后的中国找到了原型:北京某小学一位四年级的孩子,每天上学母亲总给他一个剥好了的熟鸡蛋放在书包里的饭盒中,以便在课间时给孩子充饥。
有一天,孩子看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鸡蛋怎么有坚硬的外壳呢?而且一点缝都没有?无奈之下,孩子只好将鸡蛋带回家中,交给了母亲。
这位母亲不知道自己不仅是在剥夺孩子剥鸡蛋的权利,而且是在剥夺孩子的独立生存的权利。生活需要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去经受挫折、失败。
还有一个这样的故事,有一天,狂风暴雨,乌云翻卷。寺院的槐树上,一窝斑鸠巢摇摇欲坠,里面的鸟蛋依稀可辨。细心的比丘冒雨在树下等了好长时间,硬是接住了两只失落的鸟蛋。
为了让鸟蛋孵出鸟儿,迎接即将诞生的生命,比丘非常爱惜地把两只鸟蛋揣在自己的怀里。风雨过后,这事被智兴禅师知道了,他找到比丘,让他把鸟蛋交出来,并要他爬到树上再造一个惟妙惟肖的斑鸠巢,然后,把两只鸟蛋放回原处。
一切都放置妥当后,智兴禅师把比丘拉进屋里说:“生物都有它们自己的生存法则和生活习性,是万万破坏不得的。这两只鸟蛋如果在你的怀里孵出来,它们被你挽救了生命,却也会因你而失去更加珍贵的天性,失去本该属于它们的长空和蓝天。”
禅师话音未落,两只惊魂未定的老斑鸠已飞回来,有一只正缩着翅膀落进窝里。爱心有时候是襁褓,有时候是樊笼。鸟儿属于蓝天,心灵属于自由,过多的宠爱和约束会葬送它们的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