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士和做生态模范

刘士和做生态模范

1999年8月4日,被评为全国十大绿化标兵之一的刘士和,是内蒙古自治区敖汉旗林业局局长。组织上决定让刘士和担任敖汉旗林业局局长,那还是1993年8月。

刘士和皮肤黝黑,比较随和,给人的感觉十分憨厚老实。他多年在基层林业部门工作,参与防沙治沙和植树造林工作。

在上任之初,刘士和深知自己责任的重大,他问自己:我没真正从事过林业工作,这个担子,能挑起来吗?

他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的,进入90年代的敖汉旗林业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已获得“全国林业建设先进县”、“全国治沙先进县”、“三北防护林一期工程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怎样才能使敖汉的绿色事业更加出色呢?在发展林业过程中,刘士和始终坚持科技造林先行,注意科技造林和林业技术推广。

刘士和经过调查研究,确定了四大主攻方向:消灭荒山、绿化荒滩、开发荒沟、治理荒沙。刘士和知道,在这短短的16个字后面,将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但是,从小就和父辈们一起饱尝风沙、水土流失之苦的刘士和狠下心来:“植树造林,让敖汉绿起来!”

在敖汉旗任林业局长期间,刘士和不断创新、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为消灭荒山、绿化荒滩、开发荒沟、治理荒沙。同时,他和林业工人一起带饭在沙地上吃,过起了“一口干粮一口风,一口凉水一口沙”的工地生活。

一天造林下来,嘴里、鼻孔里、耳朵里、头发里、衣袋里全是沙子。当时流行的一句玩笑话是林业工作者的真实写照:“远看像要饭的,近看像烧炭的,到跟前一看,原来是林工站的。”

正是这股对工作的热情,为赶工程进度,使得刘士和在家人生病的情况下都顾不上到家中探望,他依然是坚持工作。

经过几代人前赴后继,经历了各种艰难险阻,几十年如一日与风沙干旱进行了顽强的抗争,大力实施造林种草、围封禁牧、流域治理、水源工程配套等综合治理措施,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终于使青山变绿、水源净化,遏制了沙化。

对此,刘士和说:“为祖国绿化事业做工作,这是造福子孙的大事。”到1999年末,敖汉旗变的山清水秀,如同换了人间,受到世界的瞩目,被联合国评为“全球生态建设五百佳”,而刘士和自己也获得了“全国十大绿化标兵”、“全国林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等各种荣誉称号。

2000年,他调入赤峰市林研所,任林业科学研究所党委书记、所长、副研究员。他长期工作在林业生产、生态建设和科研一线,具有极强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创新意识,是一个生态文明饯行者。

在刘士和的带领下,赤峰市研所全体科技人员深钻细研、埋头苦干,科研积极性和自主创新意识空前高涨,为赤峰市的生态文明建设作着积极的贡献。

他大胆改革、强化管理,并将该单位建设成为2001年全国林业科技大会上,内蒙古自治区唯一受到表彰和奖励的科技工作先进集体。他参加的诸多科研项目多次获得国家、自治区和市、厅级奖励,有的科研成果还填补了区内空白。

到了21世纪,赤峰市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据赤峰市建国以后气象资料显示,赤峰市年平均沙尘数比历史平均低89.3%,平均风速每秒降低0.52米,沙尘暴天数下降60%。过去风沙弥漫的赤峰,如今已成为全国十佳卫生城。

面对成为卫生城的赤峰市,刘士和说:“现在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赤峰人加入到保护家园、保护生态,实现生态立市的行动中来。老百姓已经真正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必须和谐发展,保护环境就是为自己的生活、发展创造条件,为子孙后代留一条生路,这是好事。”

2008年,刘士和成为奥运火炬手后说:“我是一名林业科技工作者,能成为奥运火炬手,我感到非常自豪。我将高举奥运火炬将伟大的奥林匹克精神和人类文明,传遍祖国,传遍全球!北京奥运是伟大的中华民族骄傲,让我们共同努力,办好绿色奥运,促进生态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