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红楼一梦,品家庭教育
——浅谈环境在教育中的影响
作者简介
陈雪:教育科学学院2015级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中共党员,担任教育科学学院社联技能部部长一职。曾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两次专业二等奖学金,曾获得“优秀团员”“三好学生”称号,曾在校级“‘签’言万语”书签设计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白纸上,横折,横折钩,竖,点,便是一个“书”字。
——题记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书,可谓是我们的良师益友。爱嗔痴恨,它懂你;人生道理,它教你。执书握卷,独倚阑干,轻品香茗,沁人心脾,杯中雾气弥漫,渐渐升腾,手中字迹清明,引人沉醉,好不惬意。读书,本就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而书中,也总是蕴藏着教育。
年少时第一次阅读《红楼梦》,没记住多少剧情,只深深地为宝黛的爱情故事惋惜,心疼那个自卑倔强又多愁善感的林妹妹,而如今再次品读,却看到了另一个方面:环境对于孩子成长的影响。
这说《红楼梦》,就不得不提这个人物:“纵然生得好皮囊,腹内原来草莽。潦倒不通世务,愚顽怕读文章。”这个人啊,长得漂亮,肚子里却没有多少墨水,游手好闲不通世务,最怕的便是让他诵读文章,没错,说的就是贾宝玉。众所周知他是这样的性格,而我要说的是他为何成了如此模样。原因有二:一是身为贾府的宝二爷,王夫人因长子过世而格外疼宠二儿子宝玉,所以自幼深受贾母的宠爱,惹了祸事也有人跟在后面料理,虽受其父严加管教,却有老祖宗保驾护航,于是便更加随心所欲起来;这第二点就是他有一个严父,父亲贾政对他总是不满,对他不读四书五经,反而喜爱《西厢记》的行为更是气愤,可以说贾政对于他完全就是个虎爸,所以,贾宝玉这个官二代虽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整天游走于后院,却也没有长成纨绔子弟,做出出格的事来。总结起来便是贾宝玉在母亲那里和父亲那里受到的教育偏差太大,父亲严厉,母亲宠爱,慈母的宠爱多于严父的管教,贾宝玉就是在这样一个严父慈母的家庭环境下成长为这般模样的。这也表现出了一个自古以来家庭教育的大问题:严父慈母的家庭教育环境,父亲往往失之过严,母亲往往失之过宽。一个有规矩缺乏爱,另一个只爱不做规矩。爱和规矩的分离,使得无论做规矩还是爱孩子都有困难。
在古代,贾宝玉这个官二代在慈母大于严父的家庭教育环境中没有走入歧途,实难可贵。而在现代,基于各种阶层多种心理,官二代富二代的教育也一直备受关注,前几年发生的“我的爸爸是李刚”一事,更是为众多官二代富二代贴上了纨绔、任性、熊孩子等标签,我们可以想象到,在他的家庭教育环境中定是对他千般宠爱,至于管教,也许是有的,只不过疼宠更占主流罢了。是有多少次惹了祸拿着爸爸的名义当作通行证,又受到家里的包庇而非管教才会让他在撞了人之后第一时间便喊出“我爸爸是李刚”的豪言?估计这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吧。在大多为独生子女的时代,大部分家长对孩子都会采取要星星不给月亮的态度,孩子犯了错,一方管教的时候,总会有人拉过孩子说“孩子还小,就不能好好说话!”,殊不知就是这样的维护,这种过于溺爱的家庭教育环境才是害了孩子。
不过深信“棍棒底下出孝子”说法的也大有人在。
2011年江苏教育电视台播出的“狼爸萧百佑”,就倡导“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他一共有一子三女,其中三个都考上了北大,还剩下一个立志要考入中央音乐学院。在狼爸定下的家规中,狼爸是手执鸡毛掸的皇帝,而孩子便是平民百姓,狼爸是主,孩子是民,只要他提出的要求,孩子们必须无条件服从、遵守,如此便是民主。他认为在孩子12岁之前,是动物性占主导的,是不需要自主,只须听从父母就好,如不服从,便是鸡毛掸上阵。有人质疑他说考上北大不等于成功的教育,这样的管教方式,忽视了孩子的人权,孩子又怎么会感受到快乐呢?而他却认为孩子并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快乐,必须要家长严格管教。在采访中,孩子们表示他们没有童年。我们可以设身处地地想一下,我们会喜欢这样的教育吗?在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之下,孩子又怎么会将家当成温暖的避风港,又怎么会与有对民主如此见解的爸爸关系亲近呢?我不禁猜想等狼爸年纪大了,会不会后悔曾经这样严厉的教育亲手将孩子推远了呢?这样的家庭教育环境之下,家,真的还会和谐,真的还是那个真正意义的家吗?
无独有偶,历史上小万历和张居正的悲剧也正反映了中国传统教育中这种爱和规矩分离、规矩大于爱的恶果。万历皇帝朱翊君是统治明朝最长的一个皇帝,他很有才,却是一位矛盾重重的皇帝:他勤于朝政,俭于生活,却又贪财好色、懈怠政务;他曾亲自缔造了堪称明代最为富足强盛的王朝,却又亲手将明王朝推入绝境。而最让人惊讶的是,万历皇帝对张居正曾尊其为父,但在他去世后不到两年,就抄了恩师的家,甚至差点儿鞭尸。但这是因为什么呢?万历皇帝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学识渊博的老师,深谙传统教育方法的母亲,还有习得一手好字的陪读,那么这样的教育怎么会产生如此糟糕的结果呢?就是因为规矩与爱分离,太过重视规矩的家庭教育环境。张居正对于小万历来说就相当于那个严父,严厉的管教使得即便张居正将所有的爱都给了他,换来的却是儿时的惧怕也许还有厌恶,换来的是万历羽翼渐丰后的抄家与鞭尸。而贾宝玉呢,过多的宠爱让宝二爷“纵然生得好皮囊”惹人爱,却“行为偏僻性乖张”,我们在赞叹宝玉的真性情的同时,却又必须承认生活在当时的社会背景里的他除却贾府带来的荣耀,终究一事无成,而他对于贾政也是惧怕且厌恶的,即便是冬天里听到父亲要找他,也会急出一头汗来。这便是爱与规矩分离的后果。太过严厉,孩子感受不到或者说理解不了这种严厉的爱,使得亲子之间的关系不断地疏远,乃至反目成仇,同时在失去严厉的管教后也就更容易完全放纵自我、走向歧途。而太过宠爱,失了规矩,又会成为任性自、肆意妄为之徒。所以如何处理好爱与规矩,让孩子在“严父”与“慈母”相互配合的家庭教育环境里成长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说完了书中的人物,我们再来说说这作者——曹雪芹先生。童年曹雪芹淘气异常,厌恶八股文,不喜读四书五经,反感科举考试、仕途经济。虽有曹严加管教,请了家庭教师,又上过几天家塾,但因祖母李氏溺爱,每每都会护着小曹雪芹。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贾府中贾宝玉的原型到底从何而来了。但是与宝玉不同的是,环境不同。曹家家学渊深,祖父曹寅有诗词集行世,曹家藏书也极多,精本有3287种之多。曹雪芹自幼生活在这样一个很富丽的文学艺术环境之中,家学熏陶,接受父兄教育、师友规训,博览群书,诸如戏曲、美食、养生、医药、茶道、织造等百科文化知识和技艺莫不旁搜杂取。虽然后来家道中落,曹雪芹代父接管家里,所结识的却也是一些有学之士,可谓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让他的见识阅历都得到了增长。在这种家庭环境之下成长的曹雪芹,难不成大器,而后来也确实有了这部惊世之作《红楼梦》。
太虚幻境梦一场,是非对错有谁担。教育环境多留意,何愁家道不繁荣?贾府的落败是必然结果,更是一种悲哀。若能在鼎盛时期也不忘亲子之间的沟通,不忘交友环境的重要性,家道繁荣之景又怎会衰败得如此之快。重视家庭教育环境,又何愁没有栋梁之材?
我虽不是红学研究者,但很荣幸能成为有感于红楼一梦的芸芸众生之一,对其体会尚显浅薄,却也在这里看到了环境对于一个人成长的影响。《红楼梦》中人物众多,性格迥然,结局各不相同,最后终是悲情,叫人惋惜,给世人以警醒,重新将教育问题推到我们眼前,环境对教育的影响不可忽视,我们要营造良好民主的家庭环境氛围,纳百川,容学问,立德行,善人品。
☆教师点评:张晓光
《红楼梦》所展现的是一个中国传统的大家族,《红楼梦》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一个家族是一个小社会。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严父,慈母”从《红楼梦》中也都折射出来了。《红楼梦》作为我国四大名著之一,其研究价值一直居高不下。作者从《红楼梦》的几个小例子出发,结合古今的实例,阐述出作者自己独到的见解,从家庭教育成长环境来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由此来证明家庭环境在教育当中的重要性。作者以“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开篇,字字珠玑,句句箴言,引用排比,提升了文章的整体气势,足见作者的写作功底。由浅入深,由我们都熟悉的贾宝玉这一经典形象着手,从两方面分析造成他骄纵任性的性格的原因,清晰全面,直接引出家庭环境对教育的重要性。由书中人物过渡到本书作者曹雪芹,挖掘出红楼梦的创作原型,耐人寻味,将红楼与教育巧妙结合,娓娓道来,尽显精奇。
教师简介:张晓明,博士,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