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梦,中国梦
——青年支教,薪火相传,代代弘扬
作者简介
张汶玉:教育科学学院2014级学前教育(免师)专业的学生。曾担任校广播站副站长兼教育科学学院文艺部副部长,曾获得“优秀团员”“优秀志愿者”称号,曾在校“金话筒”主持人大赛中获得冠军,在校古诗词演绎大赛中获得最佳表演奖,在校舞蹈大赛中获得团体一等奖,在校“金点子”征文大赛中获得三等奖。
青春如歌,款款响起的是希望的乐章。岁月如诗,娓娓道来的是梦想的激荡。
在卖火柴的小女孩眼中,梦想可能是一顿热腾腾的饱饭,是躺在奶奶温暖的臂弯中熟睡;在苍健的雄鹰眼中,梦想或许是经历了千百次死亡后振翅高飞的壮举;而在我眼中,在一名普通大学生的眼中,我的梦想就是去西部支教,去乡村支教,去到偏远贫困的地方,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支教,这就是我的梦想。
之所以用到“梦想”这个词,是因为我知道无论什么时候我都要去实现它,它仿佛就是一根藤,紧紧地缠绕在我的心上,随着成长,那绿色的叶子在我的心中落下点点斑驳,为荒芜的沙漠填上一种生命,鲜活的生命,希望的生命。我竟不清楚它是什么时候开始萌芽的,好像就是那个时候,在我看到那张照片的时候……。
在照片上有一双手,那是一双沧桑的手,是深褐色的,上面布满老茧,手掌的纹路很深,粗糙的皮肤上有几道深浅不一的伤口,有的是旧的,有的是新的,有的还留着脓血,因为冬天的原因双手被冻得通红,黄黄的污垢,天啊,我真的不知道再用什么样的文字去描述这双手,就是那双让人看一下心就忍不住地疼,再也不敢仔细看的手。那才是一双小孩的手,年仅十岁孩子的手啊!竟沧桑如一个垂暮老人一般,我当时就在想那双手到底经历过什么,经历过多少困苦的日子啊。当时那张照片的画面是,那双手正在笨拙地拿着一根笔慢慢地一笔一画地在一张泛黄的纸上写下那稚嫩的笔迹,而那小女孩正用一双清澈的大眼睛迷茫地盯着我,迷茫地盯着我,那种眼神让人揪心!我的泪就那样默默地流了下来,我当时就在想他们还那么小啊,还是那么小,应该是躲在妈妈怀里嚷着去游乐园玩的时候啊,可现在寒冬冻坏了他们的小手,墨色晕在他们破旧的课本里,石子磨坏了他们的脚丫,血色染在他们漫长的求学路上,是这般的刺眼。这就是偏远地区孩子们的求学现状,也是那么多人无论多难多险,也要奔赴支教前线的原因。即便如此,支教前线仍然缺少很多的老师,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仍然无法满足。
目前我国宁夏、贵州、云南、四川、陕西、湖南、甘肃、广西、青海、新疆等地区均需要大量的支教老师,然而与巨大的需求相对应的,却是远远不足的供给。
要解决这一供给需求,首先我们要了解支教。那么到底什么才是支教呢?我们一同来看一下,支教是指一项支援落后地区乡镇中小学的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主要分为支教半年及半年以上的长期支教、支教1~3个月的接力支教和寒暑假的假期支教。对于支教的宽泛使用,表明社会对于落后地区尤其是中西部贫困的农村地区的关注,基于人们看到不同地区之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别,以及愿意为改变这种差别做出某种努力。那么到底应该如何改变这一现状呢?这当然不是一个、几个,甚至多少个大学生联合起来就能够改变的。我们能做的只是尽我们的微薄之力,去尽可能地满足偏远地区孩子们对于知识的渴求,让他们在等待这一现状能有所改变的过程中,不至于一无所得。那么这就涉及一个很严肃的问题,大学生应该如何支教。其实支教的途径有很多,有支教意愿的应届高校毕业生可以参加团中央教育部等联合发起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可以参加由所在省组织的志愿者支教活动,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研究生支教团活动,还可以参加团中央的“扶贫接力计划”,等等,等等等。这里,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中国支教联盟。
中国支教联盟创办于2006年4月,是由自愿支持农村中小学教育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自发组织的全国性民间公益机构。以联系和提供支教为主题,主要发布支教信息,传播贫困地区教育现状,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自成立以来,长期致力于为发达地区爱心咨询寻找资助对象,为欠发达地区教育引入社会各界能量。相信每一位想要支教的大学生都能在这里找到通向孩子们的道路。
当然,也有许多人对支教有着这样那样的质疑。
有人说:几个大学生的支教到底能起多大作用?曾在云南支教过两个星期的朱印泉写过一篇文章,题目是《支教能改变什么》。里面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其实无论怎么样,一个人的性格都很难改变。如果你想抱着一颗改变他人的心去参加支教,也许你会发现,孩子在这一段时间,通过和我们的亲密接触会变得更加活泼,但是其实你真的很难把他们内心深处的一种自卑驱除,因为你不经历那种艰苦的生活,体会不到那是一种怎样的自卑。我在平常生活中通过观察他们说话就能感受到。总之,我的支教经历,我得到的比孩子们多得多。支教能改变什么?支教能改变的很少。我们在短短的几个星期又能教会他们多少?支教能改变什么?支教能改变的很多,我们做他们的窗口,让他们看到外面的世界。你能否认眼界的作用吗?你能忽视一扇窗的力量吗?
2007年7月大一的暑假,刚上大一的朱印泉为了社会工作奖报名参加了学校的社会实践活动:利用暑假到安徽省滁州市某县城小学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支教活动。在这个只有三间瓦房的学校里,他和孩子们做做游戏,介绍一下大上海,探访一下贫苦家庭,再发点奖学金礼物什么的,整个支教活动就结束了。他想,这样的支教有什么意义呢?在人家暑假的时候过去,孩子们被迫来到学校听他们离他们很远很远、可能一辈子都去不了的城市、过不了的生活,做一些无聊的游戏走一些过场,这真的算支教吗?所以在大二老师提议让他带队时,他拒绝了,当时队友从滁州回来与他分享见闻时,突然提到:有个小朋友问,去年那个胖胖的哥哥怎么没来啊?他突然就不知所措了,不是高兴,不是感动,而是真的不知所措。他一直以为孩子们当时也同他一样,希望这该死的活动早点结束好回家玩泥巴,怎么会记得谁长什么样子?因为孩子们的面孔,他一张都没有记下来。后来他听说,十年前他参加过支教的小朋友,有人努力读书考到了上海。可能对许多人来说,这种支教的内容都太微不足道,听上去就是形式大于内容的空壳,因为他确实是。可是或许,那些俗套的,百度下来的大上海图片和介绍,对他们来说,真的是前所未有的知识吧。他只是做了一扇窗口,然后你能说,那是毫无意义的吗?不,他让孩子们看见了外面的世界。只有看见了,才能走出去。
有人会问:
年轻人,为什么您要放弃曾经的繁华,去到那里?
年轻人,为什么您甘愿挥洒青春汗水,去到那里?
年轻人,难道您的梦想就是那遥远的山乡吗?
而我想说的是,我从未奢望过自己未来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我只是热切地希望在西部那辽阔的土地上当一名平凡的老师,在歌声嘹亮之前,在红旗升起之后。这个梦想不需要理由,如果有的话,就是因为那些孩子们,他们是纯净的花朵正等待我们的浇灌,就是那一所所教育资源匮乏的学校,他正需要我们这一代教育者的力量,请不要再让他们的眼中充满迷茫,不要再让他们的未来暗淡无光,给我一个梦想,我的梦想就是在那片干涸的土地上做一瓢水,在那贫困的地方做一名支教人!
然而我也知道,个体的力量毕竟是微小的。就好像一滴水不足以浇灌出生命,一粒米不足以烹制出佳肴,一个人走向西部也并不能改变什么。然而,千万滴水可以汇成海洋,千万粒米可以铸成谷仓,千万名大学生走向西部,就可以给孩子们带去更多的希望。这并不是要用我们的明天,去换孩子们的明天;而是要我们用漫漫人生中短短的几年,去帮助孩子们冲破雾霾,带去阳光!
常有人说,这个世界上最虚伪的词就是“感同身受”。你不是我,你怎么会懂得我的苦?你不是我,你怎么会了解我的难?是啊,孩子们,我不是你们,我无法真切地体会你们,但是我可以走近你们,帮助你们,陪伴你们,我可能没有打开门带领你们走出去的能力,但若是需要我为你们打开一扇能看见外面的窗,我必定义不容辞!
说了这么多,并不是要对大家进行所谓的道德绑架,也却非什么愚蠢的善良,我只是希望大家知道我们还有这样一条道可走,在某一个地方还有那么一群孩子需要我们。也许你听过就听过了,但也许你听过了便奔赴了也未可知。
支教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名词,它是薪火相传,代代弘扬,它更需要一颗爱心和坚韧的精神,如果可以,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参与支教,去做一扇窗,为那些孩子展示更宽阔的未来!为中国教育事业献上力所能及的一份力量!
☆教师点评:夏凤琴
最需要教师的地方,才是教师最有作为的地方。在孩子们眼中,你就是灯塔,是你点燃了孩子心中的智慧之灯,也是那些纯净渴望的孩子们,会给你人生最可贵的心灵洗礼的机会,让你更神圣,更辉煌,就看你怎样认识和感悟!有位支教老师曾经说过:“关于支教,不伟大也不高尚,只是很有意义。”的确如此,大学生支教一直都是一种特别有意义的活动,意义在于作为支教的一分子,我们为这些孩子打开了一扇窗,窗的那边是大山另一边的繁荣景象,是他们渴望了解的大千世界。就像作者在文中提到的那个支教青年,当他曾经支教过的地区,有孩子考到了大上海,也许是孩子自身努力的结果,是巧合,但也许也就是因为他当初为孩子们打开了那扇窗,为他们展示了上海的繁荣之景。在文中,作者没有直接呼吁来做支教吧,这是一件好事,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但字里行间却处处体现着支教所蕴含的对于那些偏远山区的孩子们真挚的动人的情感,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支教活动”对于整个中国的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现状具有不平凡的意义。读罢此文,脑海里总会浮现这样一种想法:如果可以,做一名支教老师吧!
教师简介:夏凤琴,教授,硕士生导师,吉林省教学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