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人之错,不如引人行善

惩人之错,不如引人行善

“冤冤相报何时了”,只有用宽恕消弭怨怼,才能让报复止于心中。

我们每天都在生活,有过错总是在所难免,但是我们仍然可以生活下去,是因为别人在用一种宽容的心态在包容我们的过错。而我们所能做出的回应,就是用一颗宽容的心去面对自己遇到的人和事。

任何人即使曾经有过再大的错误,只要改过了,就应该得到人们的原谅。宽容他人,信任他人,即是对人性的肯定。要做到胸襟开阔,一般需要认识到“人无完人”,做到“得理让人”,“宽容别人”。

惩罚人的过错,不如引人为善。因为没有谁愿意成为众人唾弃的对象,一句劝告的忠言胜过一条惩罚的皮鞭。

一次,楚庄王因为打了大胜仗,十分高兴,便在宫中召开盛大晚宴,招待群臣。宫中一片热火朝天,楚庄王也兴致高昂,让自己最宠爱的妃子许姬替群臣斟酒助兴。

忽然一阵大风吹进宫中,蜡烛被风吹灭,宫中立刻漆黑一片。黑暗中,有人扯住许姬的衣袖。许姬便顺手拔下那人的帽缨挣脱离开,来到楚庄王身边告诉楚庄王:“有人想趁黑暗调戏我,我已拔下了他的帽缨,请大王快吩咐点灯,看谁没有帽缨就把他抓起来处置。”

楚庄王悄声说:“且慢!今天我请大家来喝酒,酒后失礼是常有的事,不宜怪罪。再说,众位将士为国效力,我怎么能为此辱没我的将士呢?”说完,楚庄王不动声色地对众人喊道:“各位,今天寡人请大家喝酒,大家一定要尽兴,请大家都把帽缨拔掉,不拔掉帽缨不足以尽欢!”于是群臣都拔掉自己的帽缨,楚庄王再命人重新点亮蜡烛,宫中一片欢笑,众人尽欢而散。

三年后,晋国和楚国爆发了战争,楚庄王亲自带兵出战。交战中,楚庄王发现军中有一员将官总是奋不顾身,冲杀在前,所向无敌。众将士也在他的带动下,奋勇杀敌,斗志高昂。这次交战,晋军大败,楚军大胜回朝。

战后,楚庄王把那位将官找来,问他:“寡人见你此次战斗奋勇异常,寡人平日好像并未对你有过什么特殊好处,你为什么如此冒死奋战呢?”那将官跪在庄王阶前,低着头回答说:“三年前,臣在大王宫中酒后失礼,本该处死。可是大王不仅没有追究问罪,反而设法保全我的面子,臣深深感动,对大王的恩德牢记在心。从那时起,我就时刻准备用自己的生命来报答大王的恩德。这次上战场,正是我立功报恩的机会,所以我才不惜生命,奋勇杀敌,即使战死疆场也在所不惜。大王,臣就是三年前那个被王妃拔掉帽缨的罪人啊!”

一番话使楚庄王和在场将士大受感动,楚庄王走下台阶,将那位将官扶起,那位将官已是泣不成声。

楚庄王如果有心追究,那个犯了错的将官一定是死路一条。但是,楚庄王的宽容给了那位将官生的机会,也为自己赢得了胜利的机会。西方谚语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给别人带来好处,自己也能从中收获幸福感。自私自利、心胸狭窄的人,就很难体会到这样的满足感。

当然,人非圣贤,有时候,要去原谅别人对自己的伤害,确实有点困难,但出于自身的健康与幸福,学习宽恕他人,甚至忘了所有的怨恨,也可以算是一种明智之举。宽容有时给自己带来痛苦,但那痛苦是短暂的;刻薄有时给自己带来快乐,但那快乐也不会长久。

有位哲人说过:“以恨对恨,恨永远存在;以爱对恨,恨自然消失。”待人之道,贵乎宽容。我们不能抱着“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心态去面对一切,正所谓“冤冤相报何时了”,只有用宽恕消弭怨怼,才能让报复止于当下。

只有宽容才能化解世间的仇恨,只有宽容才能成为慰藉心灵的良药。宽容也是一种幸福,饶恕别人的时候,不但给了别人机会,也取得了别人的信任和尊敬,也就能够与他人和睦相处。宽容更是一种财富,拥有宽容,是拥有一颗善良、真诚的心。宽容和忍让也是人生的一种豁达,是一个人有涵养的重要表现。

人有时会在一时冲动之后犯下错误,事后如果已经感到内疚,最需要的就不是增加惩罚,而是予以谅解和宽容。与其痛惩他的过错,不如用宽容的心对待他,引他为善,世上就少了一个恶人,多了一个善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