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则不达,“贪多嚼不烂”

欲速则不达,“贪多嚼不烂”

常言道:“欲速则不达。”人做什么事都要循序渐进,不要一味求快,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比如,对于从政者来说,不能不顾客观条件的限制,盲目地强求速成的“政绩”;对于学习者来说,要注意打好基础,按部就班,以免“贪多嚼不烂”,反而影响学习效果。

人做事需顺其自然,顺应客观规律,乱来不得。古语云:“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要力索;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机。”意思是说:把绳索当成锯子,摩擦久了,也可锯断木头;水滴落在石头上,时间一长,也可穿透坚石。做学问的人,也要努力用功,才能有所成就。水流到的地方自然能形成一条水道;瓜果成熟之后,瓜蒂自然会脱落。

“揠苗助长”的故事众所周知:

古代宋国有个人把禾苗种在地里后,就急切地盼望禾苗长大,每天都去地里看,结果发现禾苗长得很慢。他想,用什么办法才能让禾苗快点儿长高呢?于是他就自作聪明地把禾苗一棵一棵地拔起一点儿,心想,这回禾苗该长高了吧!谁知他第二天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这个故事说明,倘若违背客观规律去做事,就必定逃不脱失败的命运。所以人们在做事时要循序渐进,不能急躁冒进,需要等待时就要耐心地等待,而且必须脚踏实地努力,顺时而动,依势而行;要静观其变,相机谋事。因为,万事万物都是遵循其自然规律发展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做事一味求快,只能适得其反。

那么,究竟什么是循序渐进呢?循序渐进,就是指做事、求学要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近及远、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少到多、由具体到抽象,逐步达成目标,而不能一蹴而就。正如荀子所说:“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一个人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做事,看起来可能进步不显著、成果不明显,可是,由于这种进步是踏踏实实、脚踏实地的,因此,最终结果必然是有效率、有效果的。

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从画蛋开始,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了自己观察对象、表现事物的能力,练就了自己高超的绘画本领,使自己最终成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

曾经有一位63岁的老人从纽约市出发,经过长途跋涉,克服了重重困难,步行到达了佛罗里达州的迈阿密市。在那里,有位记者采访了她。记者想知道,这段路途中的艰难是否曾经吓倒过她?她是如何鼓起勇气,徒步旅行的?

老人答道:“走一步路是不需要勇气的。我所做的就是这样。我先走了一步,接着再走一步,然后再走一步,我就到了这里。”

可见,人们做任何事,只要先迈出第一步,然后再一步步地走下去,就会逐渐靠近目标。

宋代著名教育家朱熹曾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深思”、“未得于前,则不敢求其后,未通乎此,则不敢忘乎后”、“循序而有常”。他既反对杂乱无章、妄图一步登天的做法,也反对贪图“捷径、不求甚解的学风。许多古代学者大都有此看法。中国古典专著《学记》在论及学制这部分内容时,规定了1~9年每一段的逐步的具体要求。可见,中国古人就非常重视循序渐进的规律,因此,今人更应该积极向古人学习,养成循序渐进的良好习惯。

当然,循序渐进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考验着一个人的意志力。日常生活中人们总会在某些时候想走捷径,想要一步登天,有时会为了漫长的持续努力的过程而烦躁不安,甚至试图放弃,不想再做任何尝试或停止付出,在这种时候,人们必须学会坚持自己的目标,并敦促自己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不懈努力,这样才能让自己获得源源不断的动力,从而使自己一步一步地走向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