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要圆融,处事要圆通
做人做事太过偏激,是一种难以治愈的顽疾。常有人这样说:“事情既然做错了,改正不就可以了。”要知道,即使做到这一点,对于偏激人的来说也是非常困难的,因为他们根本不通晓做人做事的方圆之道。
这种人看问题总是戴着有色眼镜,以偏概全、固执己见、钻牛角尖,对人家善意的规劝和平等的商讨一概不听不理。
他们更喜欢怨天尤人,只问别人给他提供了什么,而不问他为别人贡献了什么。
更可怕的是,他们缺少朋友。因为,他们不善于与人“同声相应,意气相投”,而总是以为自己比对方高明,开口就梗着脖子和人家抬杠,谁愿意和他们打交道?
人生是一种自我经营的过程。要经营就要学会在做人时圆融,做事时圆通。尤其是当我们追求一些东西的时候,更容易僵化自己的思路。一个聪明的人这时就懂得如何利用人生的“加法”来增加人生的价值和内涵。同样,他也知道如何用好“减法”来避免自己超负荷“运行”。否则,负担太重,人生不堪重负,结果往往事与愿违。
华盛顿是美国的开国之父,他在第二届总统任期届满时,全国“劝进”之声四起,但他以无比坚强的意志坚持卸任,完成了人生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减法,至今美国人民仍自豪于华盛顿为美国建立的制度。他的人生哲学值得我们去玩味和思考。
任何时候,人生都不是匀速前进的,它有时需要停下来,有时需要转弯,有时也需要加速。人生的道路尽管很漫长,但要紧处往往就那么几步。如果你把握不住那关键的几步,那么,你因此落后的距离将是成倍的!奋斗固然重要,但能否抓住机遇也是十分关键的。在人生的关键时刻,一次努力能抵得上平时几次、几十次的努力,一年的奋争能抵得上几年甚至十几年的、几十年的奋争。所以,不要认为自己不急不躁、不紧不慢地专注于一件事就一定会有结果,更不要认为自己把某种习惯持之以恒地贯彻下去就是成功。做人的方圆之道在于,在关键时刻要学会把握住人生的拐点、机遇。比尔·盖茨在人生的关键时刻选择创立微软,这一选择为他日后的辉煌奠定了基础。假如他当初不选择这一行业,那他完全有可能变成一个普通的人。
所以,做人做事绝不能固执己见、一成不变。不论是放弃,还是坚持,都要学会变通。诺贝尔奖得主莱纳斯·波顿曾说过:“一个好的研究者知道该发挥哪些构想,而哪些构想应该丢弃。否则,会浪费许多时间。”牛顿早些时候曾是一个永动机的追随者,他在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取证后才放弃了这一构想。在失败面前,他感到了失望,他明智地选择退出对永动机的研究,这一行动却成了他日后成功的一块基石。
如果牛顿当初执迷不悟,别说他会取得惊人的成就,恐怕连取得一点进步,甚至想继续从事科学研究都会变得很困难。所以任何事情,只有先做对,才可能进一步做好。就如同你要到一个地方去,就必须先要选择一个正确的方向一样。生活、工作,并不是说只要付出就会有收获。如果你一开始就把事情做错了,付出的越多,损失就会越大。所以,做任何事都要懂得变通。一个不思变通的人,最容易走上死路;也最容易变得偏执;更容易走向极端。
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关于狗与心理学的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有一批狗在一个很简单的任务上都失败了。
实验时放一个很大的笼子,笼底由铁皮制成。笼子中间有一个铁栅栏,把笼子分为两半。把狗放进笼子的一边,在笼子底通电,狗受到电击后就会感觉到急剧的刺痛。一些狗受到电击后,会很快地跳到笼子的另外一边去,从而躲避了电击。在另一边受到电击时,这些狗又会很轻松地跳回来,到没有通电的一边去。这个任务其实是很简单的,随着通电部位的变化,狗就在这个箱子里跳来跳去,穿梭跳动以躲避电击。
因此这个箱子也被形象地称为“穿梭箱”。但是,有另外一批同样的狗,它们在穿梭箱中受到电击时,不做任何跳跃和挣扎的动作,只会浑身发抖,低声哀鸣。为什么这些狗会表现出这种任人宰割的惨相呢?
原来,心理学家在把这些狗装进穿梭箱前,对它们进行了如下的操作:把这些狗拴在一个铁柱子上,时不时地用电刺激他们,狗受到电击后会挣扎、跳跃、咆哮。但是无论它们怎么挣扎,都摆脱不了电击的折磨。经过几天数十次的电击和无效的挣扎后,这些狗都放弃了努力,于是再受到电击时,只是趴在地上,瑟瑟发抖,低声哀鸣,再也不挣扎了。这时,再把这些狗放进穿梭箱中,对这种轻轻一跃就能摆脱的电击刺痛,它们不做丝毫反抗。
这虽然是一个有趣的心理实验,实验的对象是狗,但是如果我们这样设想,把这个笼子比作人们生活、工作的环境,把那些狗比作自己,在受到外界种种“刺激时”,人们又会做出什么样的“条件反射”呢?可以准确地说,也会产生这两种不同的反应。
1.只想着改变环境,不想着改变自己
现实中,这是大多数人持有的一种心理特征。他们想做成一件事情,或是想成就一番事业,但是在面对各种外在变化时,却不善于改变自己,只会中规中矩地做事,或是执著于改变一些无法改变的“潜规则”。
“我在这儿已经勤勤恳恳地工作了30年了,”一位员工向老板抱怨道,“但你为什么一定要提拔许多比我少20年工作经验的人?”
“不对。”老板说:“你只有一年的工作经验,不可否认你做事努力,但是你没有任何长进,直到现在你仍在犯第一年刚做时犯的错误。”
这是许多职场人士都惯有的一种心态。在他们眼中“执著就是一生只干一件事”、“执著就是屡败屡战”。他们很少去思考:一生如何做好一件事?同样的错误与失败为什么屡禁不止?
要知道,效率不是忙出来的;执著也不是简单的坚持。
2.不能改变环境,就改变自己
改变总是要付出代价的,除非你什么都不做,否则就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错误,但这不应成为一个人故步自封、维持现状的理由。错误对一个人造成的损失往往不在错误本身,而在于犯错人的态度。
“我们浪费了太多的时间,”一位年轻的助手对爱迪生说:“我们已经试了两万次了,仍然没找到可以做白炽灯灯丝的材料!”
“不!”爱迪生回答说,“我们的工作已经有了重大的进展。至少我们已知道有两万种不能作为白炽灯丝的材料。”
这种做事的态度与方法使得爱迪生终于找到了钨丝,发明了电灯,改变了历史。的确,许多材料不能做灯丝,这是无法更改的事实,对于一个不思变通的人来说,每一次这种材料的发现都意味着一种失败。恰恰相反的是,如果变换一种方式看问题,那也是一种发现、一种成功。
在一个人的人生与事业成长过程中,各种外在变化每时每刻都存在着。与此同时,如果你不能做到内在的变通,而一贯坚持你固有的观点、思维方式、做事风格等,那么,你只能面对两种命运:一种是平庸,另一种还是平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