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心铺垫的邮路

用爱心铺垫的邮路

全二平是一位中共党员,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邮政局小佘太镇邮政所所长兼乡邮员。他从事乡邮投递17年,踏实工作,服务乡亲,扶残助困,不计功利,帮扶村民脱贫致富,得到了周边群众的一致称赞,也深深感染了他身边的每一个人。

作为一名普通的乡村邮递员,全二平在他的工作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做着奉献。一份统计显示,他投递的各类邮件近20万件,从未出现过丢失的情况,投递准确率达100%,实在是难能可贵。

除此之后,全二平还先后帮扶过多位孤寡老人,并且组织带领村民修路、引水、销售土特产品,为村民创造经济效益15万元,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一致称赞。

全二平的工作范围,是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偏远山区小佘太镇。提起全二平的名字,镇上的老百姓几乎没有不知道的。

小镇的地理位置很偏僻,四周群山环绕,通往乡政府的小路只有马车可以通行。更让人难以忍受的是,那时的气候变化无常,每当山外春暖花开时,这里的人却还要棉衣来御寒。只要一起风,很可能就起沙尘暴。可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全二平却风雨无阻地进行着他的工作,一做就是十几年。

在全二平之前已经有过好几个邮递员,可他们不是嫌交通不便、条件艰苦,就是认为工资太资,不能养家糊品,于是先口辞职。直到1991年,全二平被安排在了邮电所,成为一名乡邮员,这个职位就没有再换过人。十几年来,全二平将他的青春和爱心全部都奉献给了这条崎岖的邮路和大山里的乡亲们。

全二平负责整个小佘太乡八个村委40多个自然村的投递工作,一共有80多个邮点。这些村大部分都分散在山沟里,无法通车,出一次邮就得跑100多公里山路。

一走就是一整天,有时还得在农户家过夜。当乡邮递员17年来,不管是寒冬酷暑,还是大雨山洪,全二平都能将党报党刊以及各种邮件及时地、准确地送到村民手中,一共骑烂了三辆自行车,两辆摩托车。

西梁村村民王培雄永远也忘不了,2006年秋天,他从全二平手中拿到自己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时的情形:他满身满脸都是泥水,头发一绺一绺贴在脸上,如果不是他那双很有特色的小眼睛,根本无法辨认出他是谁。

原来,那天正赶上下大雨,有过经验的人都知道,下大雨的时候即使走在平地上都不稳,何况是走在崎岖不平的山路上呢?再说,还极有可能发生山洪,可是全二平却顾不上这些,他骑上摩托车就出发了,一路上骑一段推一段,只有三四十里的路,他却足足走了6个小时。

当别人问全二平为什么如此卖力时,他这样说道:“山里孩子考个大学不容易,是全村人的喜事,我们乡邮员也很愿意送这类信件,苦点累点但心里很高兴。”

十几年来,全二平无怨无悔地为山民们义务服务,甚至到了一天见不着他就不习惯的地步。在全二平那个沉甸甸的邮包里,不仅有山里人的家书、汇款单,还有党政公文等重要物件。

镇上的党委书记刘基平说:“他把文件和报纸送来,我们才能了解中央的政策。老百姓也很需要他,经常来问‘有没有我的信?’我们真是离不开全二平啊。”

付出总有回报。全二平一丝不苟的辛勤工作,使得乡亲们十分信任他。每到农忙季节,各家各户都把精力放在田地里,为了节省村民的时间,全二平便帮助他们代邮代取各种信件包裹,大家伙也都十分信任他。

有时候,他们干脆把家里的钥匙给了全二平,让他自己去家里找到手章盖在邮件单上。乡亲们都称全二平是老百姓“放心的邮递员”“贴心的邮递员”。

由于山里交通不便,村民们的生活用品往往需要到很远的地方才能买到,一来一回光是路费就要花很多。因此,每次出邮的时候,总会有很多人搭车办事,让全二平捎这捎那。

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每年开春,全二平都会带着箩筐、化肥、种子、地膜;到了夏天又会带着农药、蔬菜;到了秋冬天带着铁炉、烟筒;到了年底还要替乡亲们买各种年货。

那情形,全二平简直成了大家的采购员。为了不辜负大家的希望,全二平的邮包总是放着一个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地记录着山民们每天要他捎办的事情,生怕漏了一件。

有时候,他们也会坐着全二平的车外出,但全二平总是还会将他们再送回来。他们过意不去,要给全二平几块钱当油钱,但全二平从来都没有收过。

邮递员总会遇到这样的信件:姓名或地址不详。对于全二平来说,他从来不担心遇到这样的事情,一旦出现他就多跑路、走弯路,四处打听,走村进户,硬是将无法投递的信件“复活”。

全二平的妻子也是一个知书达理的人,面对丈夫的无私付出,她从来没有抱怨过半句。后来,全二平家里装了一部固定电话,一些人有事的时候便常来用,俨然成了一部公用电话。

不同的是,这部公用电话从不收费。有时候,电话打进来是找乡亲们,全二平还得跑出去叫人,大家都将他家的电话称为“总机”。

全二平有句座右铭:“把简单的事情办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办好就是不平凡。”十几年来,他也正是按照这样的原则来要求自己的,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正是无数的简单和平凡成就了一个伟大的邮递员。

全二平所在的村里有一位无儿无女、双目失明老人,名叫任秀菊,她是早年逃荒逃到这里的,当时全二平的父母看她实在可怜,就收留了她。他们在自家的旁边盖了一间小土屋,让她住在那里。

1990年,任秀菊老人不幸中度烧伤,整个胸脯脱了一层皮,双腿也被烧得卷曲变形了,两只手失去知觉。全二平赶紧把老人送到了乡卫生院进行治疗,医药费除了政府给补贴一部分外,其余全部由他自己来负担。

老人的伤势痊愈后出院了,全二平又细心地照顾老人,每两天为她清洗换药一次,直到两个月后完全好。老人吃饭需一口一口地喂,大小便失禁不能自理,全二平不嫌累不嫌脏,将老人照顾得舒舒服服,直到1992年老人90岁去世。村里人都说,任秀菊虽然没儿没女,可比有儿有女的人都活得好!

全喜贞是村里的一位教师,1995年他不幸患脑血栓偏瘫在床,而他的妻子一直都体弱多病,两个孩子正在上学,家里的情况就可想而知了。全二平便将全喜贞家里的农活包揽了下来,春天耕地、播种,夏天打药、浇水,秋天收割、耕地。

村里的两个年轻人即将要谈婚论嫁,可是男方却正在发愁无法为女方买一枚她想要的金戒指,一筹莫展。全二平得知后,便将妻子的一枚7克重的结婚戒指拿了出来,分打成两个,成全了一桩美满婚姻。

小井沟村的韩大娘已经70多岁了,老伴去世20多年,她有一个儿子但常年都在外打工,一年见不了几次面。从跑乡邮开始,全二平就帮助她家做农活儿和家务活儿,路过时给捎些生活用品,大娘若是有什么不舒服了,他就赶紧去请医生,到现在已有20年的时间了。韩大娘常说:“二平就是我的亲儿子!”

义庆昌村有个残疾人叫刘财,他天生视力就不好,生活几乎不能自理。1997年其父去世,其母患脑血栓卧病在床,这下子他家的生活就更难了。全二平得知后,主动承担起照顾这娘儿俩生活的重担。

每天上班途经刘财家时,他总要进屋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劈柴打炭,挑水买药,几乎已经成了家常便饭。每年冬季,全二平就找村社干部为刘财解决取暖的煤炭。逢年过节时,全二平总是把家里好吃的给刘财娘儿俩送去一些。

刘财总是对别人说:“像我这样生活无法自理的人,生活已经没有盼头了,但遇到二平这样的好人,让我感受到了很多温暖,是他给了我重新面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2004年秋天,村里的老人全守孝突然患脑溢血,吐血不止。正在忙着秋收的全二平听说后,赶忙扔下手里的活,送老人去了医院。2007年开春,全二平刚出班回来,便接到了几十里外的明安乡医院打来的电话,他们说全四壕村50多岁的刘二梅因高血压住进了明安乡医院,病情不太乐观。

全二平赶紧骑上摩托车到了几十里外的全四壕村,带上刘二梅的丈夫连夜赶到明安乡,第二天又帮着把病人送到包头治疗。

像这样的事情简直太多了,数不胜数,全二平在别人眼里,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善人。谁家有困难,他就会义无反顾地帮助,“爱心邮路”在全二平的脚下不断延伸。在他的感召下,当地村民尊老爱幼、助人为乐蔚然成风。

山里的人基本上都是靠天吃饭,所以乡亲们虽然一年到头都很辛苦,但日子依然好不起来。全二平是个有心人,他就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致富要先治愚,而出路在科技。

从1994年开始,全二平就开始想方设法向村里的人多多接触科技方面的知识,如用自己的工资先后为村里订了信息、法制、科技类报刊,还制作了阅报栏,组织同龄人学科学、用科学、种植科技示范田。

为了让乡亲们认识到科技的好处,全二平将自家的田地作为科学种植示范田,用实际行动向乡亲们证明。如今,覆膜种植玉米已成了村民们的主要收入,亩产玉米都在1500斤,玉米秸秆还能养羊养牛。现在提起来,大家都全二平还都是感激不尽。

全二平还带领和组织山民筹资投劳,花了两年的时间把原来坑坑洼洼、只能勉强通过马车的3公里“烂路”修好,与外面的公路连接,并组建土特产销售公司无偿为山民服务。

全二平有个七叔在家乡投资开矿,为了解决村里人吃水难的问题,他曾三番五次去请求七叔。后来,七叔投资10多万元给村里人安装了自来水,让世世代代都挑水喝的村民终于尝到了甘甜的自来水。

全二平还组织村民义务投劳,实施筑渠引水工程,使全村人均水浇地达到12亩,人均收入翻一番。他自掏3000元焊接了30米长的铁槽,解决了年年破毁年年修的一段输水渠……

全二平的感人事迹慢慢传开了,当地百姓提到他没有不说好的,后来,政府也听说了这个“活雷锋”,先后授予他乌拉特前旗优秀青年、十佳优秀青年、优秀共产党员、行业十佳文明服务标兵,巴盟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

全二平连续15年被评为乌拉特前旗邮政先进工作者、优秀投递员;2007年,全二平又被树为巴彦淖尔市邮政行业爱心邮路的标兵和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