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在《荀子·劝学》中,还有著名的古文“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意思是,不积累一步半步,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的地方。比喻积累的作用,可以充实、丰富、完善自己。可用来论说学习工作贵在不断积累。原文这样写道: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故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昏昏之事者,无赫赫之功。行衢道不至,事两君者不容。目不能两视而明,耳不能两听而聪。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诗曰:“尸鸠在桑,其子七兮。淑人君子,其仪一兮。其仪一兮。心如结兮。”故君子结于一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儿兴起了;汇积水流成为深渊,蛟龙就从这儿产生了;积累善行养成高尚的品德,那么就会达高度的智慧,也就具有了圣人的精神境界。所以不积累一步半步的行程,就没有办法达到千里之远;不积累细小的流水,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河大海。

骏马一跨越,也不足十步远;劣马拉车走十天,也能走得很远,它的成功就在于不停地走。如果刻几下就停下来了,那么腐烂的木头也刻不断。如果不停地刻下去,那么金石也能雕刻成功。蚯蚓没有锐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却能向上吃到泥土,向下可以喝到泉水,这是由于它用心专一啊。螃蟹有八只脚,两只大爪子,但是如果没有蛇、蟮的洞穴它就无处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啊。

因此没有刻苦钻研的心志,学习上就不会有显著成绩;没有埋头苦干的实践,事业上就不会有巨大成就。在歧路上行走达不到目的地,同时事奉两个君主的人,两方都不会容忍他。眼睛不能同时看两样东西而看明白,耳朵不能同时听两种声音而听清楚。螣蛇没有脚但能腾空飞起,鼫鼠有五种本领却还是没有办法生存。

《诗》上说:“布谷鸟筑巢在桑树上,它喂养七只幼鸟也能有条不紊。善良的君子们,行为要专一不偏邪。行为专一不偏邪,意志才会如磐石坚。”所以,正人君子的意志必须始终坚定专一。

也就是说,不管多大的成就,都要从平凡具体的小事开始慢慢累积,《老子·六十四章》中提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这说明:很多人才能合抱的大树,是从微小的树苗生长起的;九层高的楼台得靠一块又一块的土石堆积而成;千里之遥的路程,则是由脚下迈开的第一步开始的。老子和荀子一样,认为罗马不是一日造成,伟大的事业,必须从眼前的小处开始,经过日积月累才能完成。

做事和做学问一样,都要靠累积。我们经常羡慕别人渊博的知识,却忘了这并非一步登天,凡事都有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由近到远的发展进程,知识的累积也遵循了这个规律。

《晏子春秋·内谏》中“泰山之高,非一石也,累卑然后高”,这句话便以高峻的泰山为例,说明高山不是一块石头堆成,而自低处日积月累才能成为高山。

人有奋发向上的潜能和欲望,可惜懒惰散漫也存在我们的天性中,龟兔赛跑的故事就是很好的借镜:抵达终点赢得胜利的不是善跑的兔子,而是那个不曾停下脚步,坚持而又专注的乌龟!

西汉刘向在《说苑·说丛》中以骏马为比喻说:“骐骥日驰千里,鞭棰不去其背”,指骏马之所以一天能跑上千里的路程,那是因为马鞭不停地打在背上的缘故啊!

由此可知,除了要从小处着手,一步一步地累积成果之外,还要不断鞭策自我,不断前进。所谓“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想要造九仞高的大山,若只差了最后一筐土,仍旧是功败垂成。这就像明明是八百米的赛程,即使你在七百米已破了世界纪录,若就此停下脚步无法坚持到底,也是前功尽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