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职业规划,别再“骑驴找马”

做好职业规划,别再“骑驴找马”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能干什么,是当下许多人的“通病”。因而他们往往在找工作的时候感到犹豫和迷茫。

但是,如果一直习惯于“骑驴找马”,它就会从简单的行为选择演变为一种顽固的心态。这种心态危害很大。它带给人们的是浮躁、责任感缺失、职业生涯不连贯,以及无法消除的迷茫!

“骑驴找马”者们最大的悲剧在于,弄不清楚“马”为何物。这是多么危险!骑“驴”的过程,其实就是培养能力、积累知识和经验的过程,因此,确保现在骑的真的是“驴”,而不是“牛”或其他的什么,真的很重要!

个人的职业发展,要么是沿着专业的方向发展,要么是沿着行业的方向发展;最不应该的,是在专业与行业之间跳来跳去,这是人生的最大浪费。如果转换过于频繁,往往就什么都会一点,但什么都不精通、不专业,深入不进去,结果会是一无所获。唯有选准其中的一个行业或者专业,长期地坚持干下去,才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方向与目标是最核心的问题。在求职前一定要做到“心中有马”,最好是能有明确的职业规划。

首先要计划一下自己职业发展的大致路线。此时最应该想明白这样两个问题:你想往哪一路线发展?能往哪一路线发展?

想往哪一路线发展,关系到职业目标的设定。即是向行政管理路线发展,还是向专业技术路线发展;是先走技术路线,再转向行政管理路线,还是……由于发展路线不同,对职业发展的要求也不相同。职业目标的设定,是职业规划的关键点。目标的抉择,是以自己的最佳才能、最优性格、最大兴趣等信息为依据的。抉择目标前,应先进行自我评估,然后才能做出最佳抉择。自我评估包括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学识、技能、智商、情商、思维方式等。为此可以做一份专业的人才测评,根据测评结果,明确自身具备的就业能力,从而找准适合自己的位置,游刃有余地进行工作。

能往哪一路线发展,指的是目标的设定要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每个人的发展都受环境影响,如政治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家庭环境等。因此,在确立职业目标时,要考虑环境条件的特点、环境的发展变化情况,要分析自己与环境的关系、自己在此环境中的有利与不利条件,当前的整体就业环境和就业趋势,各行各业的现状及发展前景,以及自己的家庭环境等因素。只有充分了解环境因素,才能趋利避害,确立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目标,使自己的职业规划具有实际意义。

对以上两个问题,要进行综合分析,以此确定自己的最佳职业发展路线。

在做出职业规划后,须使自己的工作、学习以及各种行动沿着预定的方向前进,才可能会有好结果。

职业规划不是一两天的事。因而,在大学期间就应着手去做。不论你毕业后是直接步入社会还是考研、留学,最关键的是你要有明确的职业方向。被誉为“日本的比尔·盖茨”的孙正义,年轻时经过很长时间的思考后,最终选择了从事软件的流通事业。他曾经这样说过:“我不愿意用情性或者是偶然的因素决定自己的命运和人生方向,我会在深思熟虑的基础上,确立自己未来的方向。当然,一旦拟定自己的人生计划,我就会立即去付诸实施……”在做出职业规划后,须使自己的求职、工作、学习以及各种行动沿着预定的方向前进。

例如,你喜欢传媒,那么你在大学课堂上就应把专业基础知识学好、学精,业余时间可以参加一些实践活动。如果你喜欢写作,那么除了多阅读一些著作外,应该争取能在刊物上发表作品。所有的这些都是在为你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储备。

值得注意的是,职业规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自身及外界环境的变化,须不断地对职业规划进行评估与修订。例如,重新选择职业方向、重新选择职业路线、目标的修正、变更实施措施等。

按照职业规划执行了一段或很长时间后,可以根据自己的发展情况适时改变职业规划支点。毕业求职时,如果你家境不好,经济拮据,自然应以“生存支点”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适合从事一些要求不高的简单职业,这时需踏踏实实从低处做起,以累积生存资本。

当解决了温饱问题后,就应将“生存支点”转移到“发展支点”上来。即使目前的工作薪水不错,但如果知识及技术含量不高、发展空间不大,就不妨以“兴趣支点”来重新规划,找一份自己真正喜欢的工作,也许薪酬不比原来高,但可以带给你快乐,更有利于激发潜能,做出成绩。

一般说来,职业规划应该先从单一支点起步,随着知识、能力、经验等的积累与提升,可以逐步采用复合支点。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只有根据实际情况迅速转移职业规划的支点,才可以立足及发展。

如果你希望自己离成功更近一步,不妨适时调整或改进自己的职业规划。当你明确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时候,只要你努力,你终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