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定势,改变思路才有出路
思路决定出路,有什么样的思路就有什么样的出路。
今天,人们都已经熟悉了逆向思维这种方式,但到了实际工作中,人们还是习惯于常规思维。因此,工作中很多实际上可以解决的问题,也就被人们看成无法做到、难以解决的问题。
很多人很容易陷入一种工作思维定势里去,总是按着一种思路去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一旦陷入这种工作思维定势里,工作就谈不上创新和改进。我们不妨自问:是你的管理者熟悉你的工作,还是你自己熟悉你的工作?每一个改革或改良,未必是什么大的动作,但这个小动作可能会有很大的收益。如果不是非常熟悉这些东西,怎么可能进行改进呢?每个人自己都最熟悉自己的日常工作,而不是领导者。所以说,在一个企业或单位里,改革的力量来自哪里?不是来自于管理者,而是来自于员工自己。因为你对自己的工作最熟悉、最有发言权。
天津摩托罗拉的一个工厂,有一组流水线上的工人,不断地进行改良和创新,把一个流程从两个多小时缩短到一分半钟!原来的BP机板是整个的,要切开以后再焊接,他们把第一步改成先焊接再切开,因为这样可以用机械手一次性焊成,缩短了时间。之后,他们不断改进,每一步都只有非常小的改变,也只有非常小的进步,但是每一步都很坚实,最后的结果是把流程从两个多小时缩短到了一分半钟。后来这一组工人受到了摩托罗拉总部的奖励,并前往美国向全球的其他摩托罗拉公司介绍经验。他们的经验在摩托罗拉内部得到了极大推广,提高了生产率。
天津摩托罗拉公司的绩效改变无疑是非常惊人的,而这个惊人的绩效的改变不是来自多么大的改革,而只是来自于一小步、一小步的改变。
“如果你讨厌一个人,那么,你就应该试着去爱他。”善于改变自己的思维,不按照常理去想问题,就会取得非同一般的成效。这就是说,换一种思维方式,就能够化解问题。只要肯动脑,垃圾也会成为黄金。
每个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是自己的思维,是自己的思维定势,这样导致很多发展机会的流失。其实,改变这种思维定势也不需要你做出多大的牺牲,只是从生活习惯和工作习惯的小事入手,一点点改变就可以。比如,很多上班族很容易把早上起床的时间固定在再不出门就迟到的时间点,结果发现总是没有时间吃早餐,上班也总是踩着点儿,还老是一副急匆匆的样子。其实,只要早起十分钟,这些问题就很容易被解决掉。
美国康奈尔大学威克教授做过这样一个试验:拿一只敞口玻璃瓶,瓶底朝光亮的一方,放进一只蜜蜂。蜜蜂在瓶口反复朝有光亮的方向飞。它左冲右突,努力了多次,都没有飞出瓶子。尽管这样,它还是不肯改变突围方向,仍旧按原来的方向去冲撞瓶壁。最后,它耗尽了气力,累死了。
接着,教授又放进了一只苍蝇。苍蝇也向有光亮的方向飞,突围失败后,又朝各种不同方向尝试,最后终于从瓶口飞走了。
很多员工就像那只看似勤劳的蜜蜂,忙碌的背后很可能只是徒劳无功,至少对事业的成功是没有太大帮助的。其实,只是需要稍微改变一下方向,逃生的出口就在身后不远处。它最后把自己累死在完全没有希望的努力上,那相对于结果来说,它的工作完全是无效的,做的都是无用功。
对每个员工来说,一点儿小小的改变都可能会给工作结果带来大的提升。许多员工都以为创造都是大的举动。事实上,“四两拨千斤”的事经常发生,每一个小小的改进,都可能会大大影响绩效。在现实工作中,也经常有这样的例子:在工艺上或在整个工作流程中,一个非常小的改变可能会对最终的结果产生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不要忽略这些小小的改进。
有时候,人只要稍微改变一下思路,生命的前景、工作的效率就会大为改观。每一个员工都要明白这样一个道理:一点点改变就意味着获得一次机会。要善于从创新思维中给自己赢得机遇,从而创造出柳暗花明的奇迹。相反的,一个按着同一思路工作的员工,他的工作业绩也总是上下浮动不大的,因为总是重复使用相同的方法,其结果也就是可以预期的。而且,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也就不可能用一种方法、一种思路解决不同的问题。一个墨守成规的员工显然是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即使勉力为之,也难以有所成就。很多员工总是抱怨自己的薪水低,自己的职位低,自己的成就不如别人,那么与其抱怨,还不如找找问题的根源,试着改变一下努力的方向,事情就会有大的转机。因此,当我们的努力迟迟得不到结果的时候,或者远离我们的预期的时候,就要学会改变,因为,哪怕只是一点点进步,都可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