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自重,谁就会得到尊重

谁自重,谁就会得到尊重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人类有许多高尚的品格,但有一种高尚的品格是人性的顶峰,这就是个人的自尊心。”一个有自尊心,懂得自重的人,才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如果一个人连自己都不尊重自己,自己都贬低自己,自己都放任自己,又怎么能够赢得他人的尊重呢?

在森林里,有一只小兔子,它长了三只耳朵,总是遭到周围兔子们的嘲讽和奚落,因此它感到非常自卑,经常暗地里伤心不已。终于有一天,它下了决心,将自己多余的那只耳朵忍痛割掉了,这样它就和其他所有的兔子一模一样了,于是它感到很快乐。然而时隔不久,它进入了另外一片森林,却发现那儿的兔子居然全都是三只耳朵,但是因为它自己少了一只,所以这儿的兔子也都不理会它,它又只好黯然离开了。

从此,它领会到一个道理:好好地做自己,如果你自己不看重自己,别人会更加看不起你,因为别人总是通过你的眼光来看待你的。

这则寓言也告诉我们,如果想获得别人的尊重,首先要自己看得起自己,正如同巴尔扎克所说:“谁自重,谁就会得到尊重。”

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一个人如果丧失了自尊心,其品德就会土崩瓦解,个人也会自暴自弃,随波逐流,而拥有自尊的人永远会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也最看重自己的人格。只有自尊自重才能够自强,有了自强才有尊严。因此,即便一个人身处逆境,也应当学会自尊自爱,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绝不能够破罐子破摔。

“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句话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有骨气、清高。此话是源于《晋书陶潜传》:“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陶渊明,又名陶潜,是我国最早的田园诗人。他之所以能够创作出很多以自然景物和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和他的经历与处境是分不开的。公元405年秋,陶渊明为了养家糊口,来到了距离家乡不远的彭泽去做县令。这年冬天,有一位督邮来到彭泽县督察。督邮,品位很低,然而有些权势,只要他在太守面前说哪个县令的好话,哪个县令就有可能得到提升;而要说谁的坏话,谁就可能会被贬官。这次派来的督邮,粗俗又傲慢,他刚到彭泽的旅社,就差县吏去叫县令来见他。陶渊明平时蔑视权贵,不喜功名,不肯趋炎附势、阿谀逢迎,而且对于这种假借上司名义发号施令的人很瞧不起,然而出于礼节,也不得不前去见一见,于是他马上动身。不料,县吏拦住陶渊明说:“大人,参见督邮要穿官服,并且得束上大带,不然有失体统,督邮要乘机大做文章,会对大人不利的!”这样一说,让陶渊明再也不能忍受了。他长叹一声道:“我不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折腰!”说完之后,直接取出官印,将其封好,并且立刻写了封辞官信。紧接着,就离开了只做了八十多天县令的彭泽。

在这里,陶渊明展示出的就是一种做人的尊严,是一种自尊自重,而他这种“不为五斗米折腰”的精神,也的确在我国历史上万古流芳,为世人所称颂。

懂得自尊自爱的人能够获得他人的认可。即便身无分文,但若不丢失个人的尊严,也会获得他人的尊重。

1914年冬天,美国加州沃尔逊小镇上突然来了一群逃难的流亡者,当地的好心人给这些流亡者送去饮食,他们看到之后饥不择食,狼吞虎咽,连一句感谢的话也不说。然而,其中一个年轻人却非常特别,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给他时,这个饥肠辘辘的逃难者说:“吃您这么多东西,您有什么活让我干吗?”杰克逊说:“不,我没有什么活需要你来做。”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黯淡了下来,他继续说道:“对不起,那我不能没有通过劳动便平白无故地吃您的东西!”杰克逊想了想说:“我想起来了,我家里确实有一些活需要你帮忙。不过,要等你吃过饭后,我才给你派活。”“不,等做完了您的活,我再吃这些东西!”杰克逊只好说道:“小伙子,你愿意为我捶背吗?”于是这个年轻人弯下腰去,异常认真地为杰克逊捶背。后来,这个年轻人就留下来在杰克逊的庄园里干活,并成为一把好手。两年之后,杰克逊又将女儿玛格珍妮许配给他,且对女儿说:“不要看他现在一事无成,但是他以后定能取得成功,因为他有自己的尊严。”果然不出所料,二十年后,这个年轻人成为亿万富翁,他就是美国赫赫有名的石油大王哈默。

凡是取得成功的人士,必定有一份美德的支撑,而这个美德就是自重,如果不懂得自重,一个人就容易流于自我放弃,就很难摘到成功的果实。在一个人的生命与成功的关系中,自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重的人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理解,并且能够始终坚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如果一个人有高度的自重,就能够对自我行为有下意识的自律,也会让你的品格变得更为高尚,而一个缺乏自重的人则不能够充分认识自己的行为,也就难以抵制各种诱惑,最终也必定会以失败和痛苦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