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在共和国的英模录上,铭刻着一个叫时传祥的普通淘粪工人的名字。他以“宁肯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为首都干净美丽的环境作出过贡献。国家主席刘少奇曾握着他的手说:“你当清洁工是人民的勤务员,我当主席也是人民的勤务员。”

时传祥是1915年出生于山东省齐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因家乡遭遇灾荒,他14岁便逃荒流落到北京城郊,受生活所迫当了淘粪工。那时的城市清理厕所主要靠人工来做,因而产生了“淘粪工”这一行业。

时传祥的工作就是每天用粪勺挖、用粪罐提、用粪桶背、用粪车运,清理城里的粪便。旧北京城的路非常难走,时传祥每天推着送粪的破轱辘车,由六部口到广安门,再到姚各庄、小井一带。他来回二三十里,常常是“一步三歪,步步打转”。

无论刮风下雨,严寒酷暑,时传祥都要每天往返四趟,一个月挣不到3块银元。他们住的地方更是简陋,13个伙伴跟一头驴睡在一起,即使这样的住所还时常待不住。他们常常是吃在马路上,睡在马路上,头枕半块砖头,一条破棉裤补了又补,穿了整整8年。

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政府清除了粪霸等恶势力,时传祥真正感到翻身得了解放。1952年,他加入了北京市崇文区清洁队,继续从事城市清洁工作。

此时,北京市人民政府为了体现对清洁工人劳动的尊重,不仅为他们规定的工资高于别的行业,而且想办法减轻淘粪工人的劳动强度,把过去送粪的轱辘车全部换成汽车。

时传祥所在的崇文区清洁队,就有了11辆汽车,清洁工人只需把粪掏好装上车,再由汽车送至郊外。运输工具改善之后,时传祥合理计算工时,挖掘潜力,把过去七个人一班的大班,改为五个人一班的小班。他带领全班由过去每人每班背50桶增加到80桶,他自己则每班背90桶,最多每班淘粪背粪达5吨。

管区内居民享受到了清洁优美的环境,而他背粪的右肩却磨出了一层厚厚的老茧,因此赢得了人们的普遍尊敬,也赢得了很多荣誉。

时传祥为了干好淘粪工作,动了不少脑筋,也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辛劳。老北京平房很多,老四合院里人口密度非常大,茅坑浅,粪便常常溢出来,气味非常难闻。他遇到这种情况,总是不声不响地找来砖头,把茅坑砌得高一些。

时传祥干的这行,是没有节假日的,哪里该淘粪,不用人来找,他总是主动去。不管坑外多烂,不管坑底多深,他都想方设法掏干扫净。茅坑里掉进了砖头瓦块,他就弯下腰去,用手一块块地拣出来。

1959年,时传祥作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群英会”,还被选为“群英会”主席团成员,同年被选为北京市政协委员。当年,有些青年人不安心清洁工作,嫌淘粪工丢人,总想转到工厂去。

时传祥用朴实的话开导他们:“北京城如果一个月没有人去淘粪,粪便就会流得满大街都是。你也愿意上重工业,我也愿意上重工业,不行啊,总得有人清理粪便呀!”

时传祥怀着对党、对新中国和人民的热爱,积极投身于淘粪工这种又脏又累的工作,全心全意地为市民服务。时至今日,淘粪工在现代都市中已经不复存在了,但是,只要存在社会分工,仍会有苦、累、脏的工作,因此,我们仍然需要时传祥“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