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追求什么,请适可而止

不管追求什么,请适可而止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赞赏某人非常执着,从不放弃。殊不知,很多时候,过分追求对自己却是一种折磨。追求的目的是实现自己的目标,使自己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然而,假如为了追求而追求,那么你就会发现追求非但无法给你带来快乐,反而会使你陷入痛苦之中,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甚至还会成为你生活的绊脚石。现代社会,很多人因为自己的追求而陷入痛苦之中无法自拔。针对这种现象,耶鲁大学的心理学教授高兰·沙哈博士如实评价:“这是一种‘流行病’,我们所处的社会对人们提出的要求就是:不断做出成绩。”正是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人陷入追求的怪圈,就算事情最终获得成功,他们也很难得到快乐,因为他们开始考虑以后能否获得成功。1996年,纽约大学的心理学家乔丹·弗莱特和英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临床心理学教授保罗·海威特共同对103位抑郁症患者进行观察与研究,结果显示,这些抑郁症患者对自己的要求非常严格,最终导致越来越抑郁,患上抑郁症。

尽管有些执迷于追求的人最终获得了成功,然而,由于他们所获得的成就其实不是在最好的状态下出现的结果,因此可以推断,假如他们能够放开追求的执念,放松心态,也许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功。在追求的过程中,他们过于追求完美,因而总是感到沮丧和失望,这样一来,就延迟并且降低了他们的行动能力,导致使他们错失良机。相比之下,一个心态健康的人反而能够持续保持稳定的状态,这样一来,更能够灵活理性地处理突发情况,客观地对待挫折和困难,激发出自己的最大潜力。

蓝秋是一个完美主义者,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工作上,她事事都喜欢追求完美: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从来没出过任何差错;工作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与上下级友好相处;多年来,始终保持苗条的身材,体重上下浮动的幅度居然精确到1斤……

对于这样一个人,在别人眼中无疑是非常完美的,人们很难想象她有什么不如意。然而,蓝秋的幸福指数却很低,她总是觉得自己的生活一点儿也不成功,简直是一团糟糕。为此,蓝秋求助于心理医生。在和蓝秋的接触和交流中,心理医生发现蓝秋特别在乎别人的看法,内心深处非常渴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个完美的人。有的时候,她明明已经做得很好,但是只要有人没有给予她好的评价,那么她马上就会感到局促不安;假如别人高度赞扬她,或者公司奖励她出色的工作表现,她又会自谦说是因为对手太弱了;更加糟糕的是,在巨大的心理压力下,她开始暴饮暴食,这可不是个好苗头!

蓝秋因为与老公感情不和在3年前离婚了,恢复单身生活之后,她也曾经想过再去寻找一个人生伴侣。然而,约会的问题却使她无比头疼。定下约会的时间之后,她会用整整几小时的时间试衣服,而又觉得哪一件都不适合自己;她还会用几小时的时间做头发、化妆,但最终却因为不满意而万分沮丧地取消约会。因此,她始终没有找到人生伴侣。针对蓝秋的这种情况,心理学家建议她素面朝天地穿着家居服外出购物。起初,蓝秋非常难受,总觉得别人在注意她,对着她指指点点。但是,她在商场里逛得起兴,自己都忘记了自己在素面朝天、不修边幅地逛街,这才发现原来根本没有人注意到她化没化妆、穿着什么衣服。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之后,蓝秋渐渐放松了自己的心灵。每天下班回家之后,她会如释重负地脱掉鞋子赤脚走在地板上,每到周末的时候她会整天地蓬头垢面,在家里尽情地放松自己,无拘无束。随着心理治疗的深入,蓝秋在工作上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不再认为自己无论如何都还要继续努力,而是开始尝试着给自己一些小奖励。每当完成一项工作的时候,她会给自己放个假,或者是给自己买一份巧克力冰激凌。如今,她已经不会再在约会前神经质地打扮自己,而是崇尚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她说,自己要找的是一个心灵的伴侣,而不是一个只会欣赏美貌的男人!

在这个事例中,蓝秋无疑是过于追求完美,以至于自己处处受累,无法放松。幸运的是,在心理医生的指导下,她采取了积极有效的手段,使自己回归到自然的生活状态。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生存压力越来越大,很多人都和蓝秋一样追求极致的完美,甚至有些严重的患者还会走上自杀的道路。

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去追求,诸如金钱、权力、美食等。不管是追求什么,都要适可而止,一旦过度,就会陷入病态之中,使自己的心灵深受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