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了一地的玻璃心,扎伤的却是自己的脚心
1
一天半夜,睡得正香,一位女性朋友的电话将我从梦中叫醒,说她焦虑得睡不着,因为第二天要考驾照的路考。为了驾照这种考试而紧张得睡不着,我觉得有点儿没必要,迷迷糊糊地劝她:“考不过就补考嘛,有什么大不了的,我考了三次呢。”
她执拗地说:“我就想一次考过,不想补考,我明天必须通过考试。”
我说:“考试是一种筛选,只有两种结果,‘考过’和‘考不过’,你要求必须通过,这是一种不合理的绝对化要求,你明知道这是不可能的,还抱着这个信念不撒手,所以才会焦虑。”
女友说:“关键是我的教练特别重视我,他说我在几个学员里学得是最好的,肯定能一次考过,我担心明天考不过,让他失望,怎么办怎么办,我明天必须考过……”然后她哼哼唧唧地假装哭了起来。
我明白了,她陷入这种情绪困扰中,不是因为担心考试,而是担心驾校教练对她的看法。第二天我打电话问她考试结果,她说一上车就状况百出,先是把“请求起动”说成“请求起飞”,又忘了系安全带,结果被赶下车。在这种极度紧张的情绪中,发挥失常倒是正常的。让我诧异的并不是这个,而是她做出的决定,她觉得无法面对教练,决定放弃这次考试,这辈子都不考驾照了!她这个决定在一般人看来简直就是精神病患者做出来的,当然她自己不这么认为。
过了段时间,一个周末,我俩约一起逛街,不巧的是她被临时通知要加半天班,我就到她公司楼下的咖啡馆里等她。午饭时候,她出来了,面若冰霜,小脸板得跟僵尸似的。
我问:“怎么了?”
她愤愤地说:“今天老板办公室的饮水机坏了,到我们办公室接水,刚好我在加班,他连看都没看我一眼,接了水就走了。”
我有点儿没听懂:“不然呢?”
她说:“起码他应该到我桌子前站一站,说两句话,我辛辛苦苦加班还不是为他赚钱!前段时间他还发微信说一向很重视我,就是这么重视的,视我如空气?”
我把蛋糕盘子推到她手边,劝她消消气,吃点儿好吃的就开心了,她一把推开,气呼呼地说:“不吃,胃疼!”
因为没有被多看一眼而气得胃疼,这样的人,在社会里并不少见。把自我认同感很大一部分寄托在他人身上,自己的快乐和不快乐、高兴和不高兴总是来源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这种心态最大的恶果就是,做不了自己情绪的主人。我的悲喜本应由我自己做主,如果让别人主宰了自己的悲喜,就如同一个风筝,因别人手里的绳索而升降起落,直到筋疲力尽。
2
其实,没有人能够左右你的情绪,除了你自己。林黛玉对花伤心,对月伤怀,花和月本身不能使人抑郁,如果你抑郁,那是因为你自己的反应。我们常说“你真伤我的心”,其实更确切的表达应该是:“我伤了我自己的心,因为我是根据你的态度看自己的。”
老板没有过来与伏案工作的你寒暄,可能是害怕打扰你工作,也可能是他手头有事情,办公室里有客人在等他,也可能是他今天心情不好,完全不想多说话……如果非要理解成他不重视你,甚至是轻视你,明眼人都能看得出,其实是你自己的心态有问题。
别人无意的一个举动,你的玻璃心,就碎成了玻璃碴。这样的人看上去自尊心很强,自我意识很强,实际上并没有多少的自我存在,因为他的自我完全取决于“他人的视线”。由于缺乏肯定自己的信心,内心深处有自卑感,才会一直试图确认自我的价值,时时、事事渴望别人的认可,爱情如是,事业如是,生活亦如是,在对方的标准里做不到最好的时候,就会质疑自己的价值,进而产生内心的痛苦。
在人际关系中,这样的人往往更加趋向于取悦别人,而忽略自己的感受,甚至不惜委屈自己。别人一个赞许的眼神就能让他窃喜,别人一句负面的评价就会让他情绪低落,一颗心整天像坐在跷跷板上一样上来下去,完全失去平衡,活得累不累?
3
一颗过于脆弱的“玻璃心”,如果不能被及时剔除,对生活的影响还是挺大的。总会有这样一些人,觉得自己活得很认真、很用力,够努力、够上进,也用心地去经营人际关系,甚至活得有点儿小心翼翼,但是人际关系却并不太好,自我满意度也不高,总是不开心,有时甚至会鬼使神差地做一些违心的事情,感觉就像是无谓的牺牲,得不偿失,心里委屈得不行,又没人理解他的心情。
其实,“玻璃心”最大的问题,那就是缺乏自信,需要在别人身上获得自我认同感,做不到在平衡的人际关系中先取悦自己再取悦别人。
有首诗是这样写的:“做天难做四月天,蚕要温和麦要寒。卖菜哥哥要落雨,采桑娘子要晴干。”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需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看问题的角度,再怎么八面玲珑的人,也不可能在人际关系中做到可以令每个人都满意。所以,越是刻意地去取悦别人,越是在意别人的观感,越会对自己没有信心;越在意别人怎么想,越容易使自己的缺点变成心理负担。
每天面对着十目所视、十手所指的压力,总觉得别人时时刻刻都在注意自己的短板或疏失,这会使一个人变得裹足不前,失去积极主动的热情和活力,失去伸展自我的机会。更严重的是,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不仅可能会为了求得别人的认可而做出错误的决定,也会在别人的口诛笔伐中溃不成军。
所以,与其整天想着别人眼中的自己是什么样的,不如花点儿工夫去关注自己的内心,多一点自我肯定,让自己变成自己希望的样子。
之前提到的那个“因为没有被老板多看一眼而气到胃痛”的朋友,听到“自我肯定”这个词后,非常困惑地说:“你的意思就是说,要给自己树立一个信念,别人爱咋想就咋想,我就这样!这不是二皮脸吗?”
自我肯定并不等于破罐子破摔,也不是目空一切的自恋。人贵有自知之明,说起自知之明,大家似乎都更倾向于这样理解:能掂量出自己有几斤几两,不狂妄自大。我觉得,自知之明就是了解自己,既清楚自己的优势,也接纳自己的缺点。只有这样,才能在人际交往中进退有度,既不会让别人的看法轻易影响到自己,也不会成为油盐不进、三个月也腌不透的“二皮脸”。
台湾作家林清玄说:“小丑由于认识自我,不畏人笑,故能悲喜自如;成功者由于回归自我,可以不怕受伤,反败为胜;禅师由于反观自我如空明之镜,可以不染烟尘,直观世界。认识、回归、反观自我都是通过自己做主人的方法。”
“通过自己做主人”,乃人生大自在的境界,也是人际关系中最舒服的模式。如果你是黄金,不管别人怎么看,你的成分都是真金。了解自己,悦纳自己,才能在人际交往中做出正确的反应和判断,并获得内心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