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和高效之间,只差一个“余额不足”

拖延和高效之间,只差一个“余额不足”

1

有一次我在看一本日本作家的散文集时,他在书里提到,编辑喜欢向他约稿,他在出版界备受欢迎的一大原因是,他从不拖稿。而其他的作家,往往会在交稿期限的最后一天给编辑打电话,要求延期。

我看了之后,挺吃惊的,日本人不是以严谨和勤奋著称吗?原来他们也拖稿啊!看来拖稿是个世界性的问题。把这个感受说给同事,同事说,不是拖稿是世界性问题,而是拖延症是世界性问题。

我相信存在着这么一类人,总是由于拖延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积攒了一堆需要处理但就是不想立刻着手开始的工作;对着电脑忙了一个上午其实什么都没做,不停地浏览一大堆乱七八糟的网页。整天懊悔和苦恼,为什么控制不住自己的行为。

有一次我问一个好朋友,制订一个详细的计划会不会有所改善,她说:“呸!我从小学的时候就制订了无数计划,要是都执行了我早就考上哈佛了。”

当我们的生活有了目标,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制订一个计划去实现这个目标。然而,在执行计划中经常会被其他事情所阻碍。比如,想要减肥,结果刚一天就忍不住想吃炸鸡,等回过神儿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在吃鸡腿了,然后开始内疚自责,内心十分有罪恶感,再也不想控制饮食了,结果体重秤上的数字自然是一点儿没变。想要改变一切,却又总被绊住,最后一事无成。

从小学的时候老师就整天说,好孩子要管得住自己。“管得住自己”,恐怕是天下最难的一个课题!

靠自己来克服拖延症,明显是不行的。如果一件事情没有必须完成的时间节点,恐怕拖延症患者们能拖一辈子。

拖拖拉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后日子就混淆成了一片,每个日子都丧失了自己的名字。有的人就这样把一生,过成了冗长又失败的一天。

2

麻省理工学院的经济学家丹·艾瑞里做了一项实验。他找来一批大学生,将他们分为A班、B班和C班。要求每个班的学生在3周内完成3篇论文,若过期不交,则视作0分。不过三个班的截止时间不同,A班可以在3周后的最后一天交上所有的3篇论文;B班自行安排每篇的上交时间;C班每周末必须交一篇论文。

结果,完成情况最好的是C班,B班的成绩次之,A班的学生大都拖到最后几天才慌慌张张地赶写3篇论文,成绩自然是最差的。

因为每周都有一个“最后期限”,C班没得选,只能老老实实地完成一周一篇论文的任务,所以成绩最好。因为期限是死的,学生们无法拖延,只能逼自己快速完成。

丹·艾瑞里在他的书《怪诞行为学》中说道:“每个人都有拖延症的基因,最好的面对方式就是正面自己喜欢拖沓的弱点,然后通过各种手段来让自己没有拖沓的余地,从而逼迫自己做正确的事情。”

为手头的任务限定一个必须完成的时间节点,就是抵御拖延症最好的手段之一。只有身处退无可退的绝境,拖延症患者们才能心一横,踏踏实实地完成工作。比如上面提到的日本作家,每次在写一本新书之前,都会预订一张出国旅游的机票,这是为了逼着自己不得不在旅游日期前完稿,因为机票已经买了。

我们身边的那些时间管理达人之所以干活那么快,不是他们比我们意志力更强,而是因为他们懂得对自己狠一点,给自己设置障碍,让拖延症没有发作的环境。人都是逼出来的,如果想法子把自己置入不赶紧干活就死定了的境地,工作效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3

任何时间的节点都是历史长河的小阶段,我们自身也只是时间的一部分。

如果一件工作没有时间限制,人的精神就会松懈,觉得什么时候做都可以,反正时间还足够,结果一拖就拖到了最后,把自己弄得苦不堪言。

所以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我们必须把工作目标拆分成几个子目标,并且为每个子目标设定时间限制,比如在周末之前要完成什么工作,并且想办法设置一种监察机制。在周末之前,浪费的时间就像消费掉的钞票一样,一点点变少。最后,一旦意识到“余额不足”了,就会马上振奋起来,自动分泌一种“去甲肾上腺激素”,让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提升工作的效率。

说到底,拖延症的产生还是因为缺乏自控力,不得不靠外力来控制自己。

美国个人成长权威伯恩·崔西在《最高成就》一书中提到了一些控制法则:你对人生的掌控程度越高,你就越快乐;你对人生的掌控程度越低,或是被其他事物或人控制,你越不快乐。由此可见,自控力对人生的意义!就如同我问一个朋友为什么那么喜欢开车,他说:“方向盘在自己手里还是别人手里,感觉是不一样的。”提升自控力,能帮助我们战胜拖延症,驱除无力感,学会时间管理、情绪管理,就像人生的方向盘握在你自己的手里一样,一切都由你说了算,你会感觉自己更强大、目标更明确、心情更快乐。

自控力,其本质上就是我们做出选择的能力,最核心的是需要我们用理智判断,去做重要事情的能力。因此,自控需要个人清楚自己到底需要些什么,自我的长期目标是什么,然后通过延迟短期欲望不惜一切代价,去完成自己的长期目标,这就是自控力的根本所在。

所以,如果自我控制能力较弱,不妨尝试着练习,心理学家认为自我控制和肌肉力量一样,可以越练越强。

很多时候,自控力的对手就是欲望,马上就想获得快乐的及时满足感,打败了我们的长线目标。我们越是想消灭掉自己的欲望,不想让自己去想这个欲望,往往却适得其反。比如越是强调让一个人不要去想“粉红色小象”,他的脑子里越是会自动浮现粉红色小象的形象。

当有外力强制不让你想,这个欲望就越是在脑中盘旋,进而产生一种压力。而有压力的时候,往往会让人的自控能力变得更差。所以不要用一个特别宽泛的目标使自己产生压力,用小的事情来锻炼意志力,比大的目标更有用。比如每天看5页书;比如坚持准时起床……不管多小的事情,只要坚持每天做,就能提高自控力。而当你在某一方面的自控力得到提高时,你在其他方面也会更加自律。

只要你能管好自己,偶尔放纵也是可以的。在一个短时的目标达成以后,不妨给自己一点儿小奖励。经常自我奖励有利于提高自控力。这一点就充分运用了心理学中的行为塑造法,激励自己,是提高自我控制和意志力的有效策略。规定可行的目标,一旦目标达成,就给予奖励,这会使人产生成就感。奖励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但是必须遵守一个原则:只有目标达成,才能给予奖励。

印度有个古老的故事,一个老人说:“我的两个肩膀上有两匹狼。一匹黑色的,很凶恶,总让我做错的事,说错的话;一匹是白色的,总是鼓励我做最好的自己。”

有人问老人:“哪一匹狼对你的影响大?”

老人回答:“让我听从指挥的那匹狼。”

狼肯定是要来的,有一种力量在你心中,你才会选择听从那匹正确的狼。所以,一定要认识到,只有在今天改变自己的行为,才会在未来遇见最好的自己,否则,一切都是徒劳,这是我们提升自控能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