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谈禅:是思想,是心态,是生活方式

季羡林:谈禅:是思想,是心态,是生活方式

是思想,是心态,是生活方式

禅道,是由禅悟道。智者大师云:非禅不智,非智不禅。禅是思想,是心态,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季羡林先生爱谈禅,也一直以禅道精神自律。

淡泊宁静,超脱的生活方式

古人云:“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季羡林先生练书法时,写得最多的就是“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可见在他的世界里,淡泊宁静是占据极大分量的。事实上,季老也一直践行着淡泊宁静的准则。

所谓的光环和名利,在季老眼里,不过是虚名而已。曾有人称他为“一代宗师”,这样的称号多少人求之不得,然而季老的态度却是“什么一代宗师,好像听着不顺耳”。有人问他:“如果您给自己下一个定义,应该是什么?”他思考了一下,说:“我是北大教授、东方学者,这就足够了。”这是多么质朴的回答,既没有耀眼的头衔,也没有虚无的光芒。

季老从不居高自傲,一直保持着淡泊宁静的心态,这样怎能不令人敬佩?怎能不让人以他为榜样?怎能不让人将他视为“国宝”?

季老虽然淡泊名利,不在意外在的虚名,但是对于别人却从不吝啬自己的夸奖。在《我和张中行先生》中,季老这样称赞张中行先生:高人、逸人、至人、超人。短短的八个字,却蕴含了极高的褒奖,是对他人的一种极大的鼓励。

淡泊宁静的生活方式可以使我们摆脱无数纷扰,也可以使我们始终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境。

顺其自然,乐观的生活态度

对于禅道,顾名思义,与道有莫大的关系。季老很喜欢陶渊明的这几句诗:“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事实上,这几句诗也是季老的座右铭,充分体现了一种禅道的精神,即顺其自然的思想。顺其自然,其实是一种非常乐观的生活态度。

季老年近百岁时仍然思维敏捷,笔耕不休,精神抖擞,其根本原因不在于平时刻意的养生。用季老自己的话说:“我的秘诀就是没有秘诀,或者不要秘诀。养生不要天天惦记着自己的健康,要顺其自然。养生无术是有术。”季老一直奉行“三不主义”,即不锻炼,不挑食,不嘀咕。用顺其自然的方式,始终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这才是长寿之道。

中国古话说“尽人事而听天命”,因为人世间因果关系错综复杂,只有在嘈杂中做到顺其自然,方能得长寿之道。季老晚年时深知自己年纪已大,生老病死乃是自然现象,所以一直抱着顺其自然的心态,坦然面对病魔和衰老。在他的认知里,在现有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情,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家人,对得起国家,对得起良心,就足够了。该来的总会来,等到非走不可的时候,顺其自然,坦然离去。

修身养性,自然的生活方式

《中流自在人心:季羡林谈修身养性》这本书,是季老关于自我修养的随笔,书中罗列的观点,都是季老一生践行的宗旨:做一个“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在修养方面,季老认为人必自爱而后人爱之,他珍惜时光,坚信一寸光阴不可轻。他劝人三思而行,学会容忍,满招损,谦受益,这是对性格缺憾的维护。他漫谈伦理道德,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在心态方面,他宣扬“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而所谓的知足与知不足、走运与倒霉、毁与誉、缘分与命运等,统统指向一个道理,就是培养一个良好的心态,这是修身养性的重要一笔。

关于品质方面,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季老谈孝道,谈尊师,谈礼貌,谈自省,谈做人处世,表达了他对于伦理道德、意志品质和未来教育的看法。

谈爱国时,季老说愿生生世世为中国人,他在《中国精神》《中国的民族性》《寻根漫谈》等文章中引经据典,深刻阐述修身养性中爱国的重要性。

修养、心态、品质、爱国是季老心中修身养性的几个重要方面。拥有了这些,并将其化为生命的一部分,你就会发现,这其实是一种非常自然的生活方式。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用禅道的淡泊宁静、顺其自然、修身养性去面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任凡事浑浊,都微笑而过,褪尽铅华,美好定会守护着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