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谈教育:振兴教育切勿谈论多于行动

季羡林:谈教育:振兴教育切勿谈论多于行动

振兴教育切勿谈论多于行动

我国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数量超过总人口的1/4,在未来十几年内,这个群体将走向社会,建设国家的担子也将落在他们身上。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与未成年人的思想状况是直接相关的,这关系着民族命运和国家前途。季老在谈到未来教育时非常激动,提出了两点希望:切切实实地加强教育,注重人文素质教育。

切切实实地加强教育

不管是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历代王朝,还是时移世迁换了人间的今天,教育为立国之本的思想一直深入人心。现今,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被提高到兴国的高度,用季老的话说就是“前承千年传统,后开万世太平”。的确,教育在当下知识经济蓬勃兴起的大时代中更具有特别的意义,可是目前我国在提升教育方面还有许多欠缺。

谈到我国振兴教育,季老很中肯地评价说:“谈论多于行动。”当然,这是一个国家在发展和崛起的过程中必然要遇到的问题,季老举了一个例子,就是教育经费在国家支出中所占的百分比,目前在我国是比较低的,所以这方面也无法与发达国家相比。季老认为,国家努力搞建设,需要大量人才,所以教育水平更要提升上去,教育经费过低,显然会阻碍教育的振兴。季老也指出,现在国内有些学校办教育的目的不纯,为了“找钱,创收”,影响极其恶劣,“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学和科研,是出人才,出成果。现在却舍本而逐末,这样办教育,欲求兴国,盖亦难矣”。

季老也曾比较过中美两国的教育投资,美国长期以来非常重视教育,把教育投资置于国家支出的重要地位,这也是历届美国总统及政府在其施政实践中必然做到的。在历年的美国总体支出比例上,紧跟国防支出,排在第二位的,就是教育投资。季老认为,我国对教育投资应该进行反思,少一些谈论,多一些行动,对未来教育应该切切实实地付诸行动。

注重人文素质教育

提到中华民族的一般道德水平,季老发出了一声感叹:“实不能尽如人意。”季老说在像他这样思想保守的老顽固眼中,有时是实在难以理解年轻学生世界、对人生的看法。他表示对中国大学生的情感、思想都感到越来越陌生,甚至对他们的一些想法和做法目瞪口呆。季老用一个新名词“新新人类”来形容年轻学生,可见新一代和老一代人之间的代沟之深。在季老看来,想要挽救他们除了教育别无他法。

和季老了解到的一样,现在很难说大学里的思想教育课是成功的。看看现在的政治课,的确是师生两苦,教师讲得无味,学生听得亦无味。现在上课先讲存在与意识、唯物与唯心、物质与精神,而应该抓的思想教育和素质教育却只是流于空谈,可空谈无补于实际。

季老认为,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中,现在的学校把学生的知识教育作为绝对重点,却没有把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到心上,教育方法也不贴近未成年人的心理,所以他们的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像是热爱祖国、孝顺父母、尊敬老师、团结同学等极简单的做人处事的道理理应得到重视。而我们的教育总结起来,则缺少对于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教育,这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欠缺的。

“曾子避席”是《孝经》中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曾子是孔子的弟子,有一次他在孔子身边侍坐,孔子就问他:“以前的圣贤之王有至高无上的德行,精要奥妙的理论,用来教导天下之人,人们就能和睦相处,君王和臣下之间也没有不满,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曾子听了,明白老师是要指点他最深刻的道理,于是立刻站起来,走到坐席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不够聪明,哪里能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我。”在这里,“避席”是一种非常讲礼貌的行为,当曾子听到老师要向他传授知识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向老师请教,以此来表示自己对老师的尊重。而大家都知道的孔融让梨的故事,不也是家庭教育的成果吗?

季老认为对于未来教育的完善不应停留在这两点上,他希望政府主管教育的部门可以参考一下自己的意见,更希望对现今的教育进行彻底的反思,进行改进,而不是一直停留在空谈的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