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谈乐观:只有人是会笑的,人不能失掉笑

季羡林:谈乐观:只有人是会笑的,人不能失掉笑

只有人是会笑的,人不能失掉笑

阳光孕育了生命,生命和阳光又紧紧地联系在一起。阳光的价值不仅是给我们躯体带来光明和温暖,它还代表着信心、爱心、幸福,是我们精神生活的一种积极追求。我们的心灵需要阳光的沐浴。

“发现只有人是会笑的,是科学家;发现人也是能失掉笑的,是曾经沧海的人。两者都是伟大的发现。”季老在一本书中谈到,只有人是会笑的,他认为自己活在这个大地上几十载,曾笑过无数次,也看到别人笑过无数次。但是他却从未琢磨过人会不会笑这个问题,就好像太阳自东方升起、人每天必须吃饭是极其自然的现象一样,关于笑也不需要多加思考。

会笑与失掉笑

季老说:“就连人能够失掉笑这个事实我以前也没有探讨过,不是用不着去探讨,而是没有想到去探讨,没有发现有探讨的必要。”之所以没有必要,是因他从来没有遇到过失去笑的人,也没有想过会有这样的人,就好像没有遇到过鬼,也没有想到会有鬼那样。

那么,人又怎么能失掉笑呢?

季老认识一位参加革命几十年的老干部,他温文尔雅,平易近人。季老对他一直怀着深厚的、发自内心的敬佩。季老很愿意接近他,对他谈自己的思想。他们聊天时是海阔天空、上下古今、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无所不谈。这位老干部给季老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在闲谈时老干部的笑声最令其难忘。这不是微笑,而是发自肺腑的爽朗笑声。笑声悠扬清脆,温和热情,仿佛有着极大的感染力,每次一听到他的笑声,顿觉满室生春,周围的事物都充满了生气和活力。

当初听到这笑声,并不认为是难能可贵、不可缺少的,正如中国古诗中所说“司空见惯浑闲事”。后来,季老在校医院门前遇到了他,由一个年老的妇女搀着。老干部的身体不如以往,路也走不稳,腿也迈不开,脚都抬不起来,看样子是患了病。季老很关心他的身体,却又无能为力,只能站一旁看着,生怕老干部看到自己引起他内心的激动,对他的身体会有坏影响。季老注视了他很久,直到他的身影消失后才猛然醒悟,他脸上没有一丝笑容,他成了一个不会笑的人,当然更不用说那爽朗的笑声了。季老心头猛地一震,他从前只知道笑是人的本能,现在却得知人的本能也会失掉。

季老感觉,此时的自己同老干部一样,脸上没有一点笑容,自己也变成了一个不会笑的人,把笑失掉了。

通过自己的一些切身经历,季老认为,如果一个人失掉了笑,那就意味着失掉了希望,失掉了生趣,失掉了一切。这样的人活在世界上,在别人乃至自己眼中,都成了一个多余的人,只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清风明月,春华秋实,在别人眼里都是极其美好的;但在这样的人眼中,却什么兴趣也引不起来。在这世界上他就如浮云幻影,世界对他来说也是如此,他自己独行于铺天盖地的辽阔和寂寞中。

季老后来又在这位老干部的脸上看到了久违的笑容,并且在很多人脸上看到了笑容。把笑失掉,是不易的;把笑再次找回来,就更加困难。季老相信,一个在沧海中失掉笑的人,决不可能做成任何事情;一个重新把笑找回来的人,能够应对任何的艰辛。

净化心灵,就不会失掉笑容

人生不可缺少爽朗的笑声,生活是一种选择,也需要一种态度,选择不同的心态,就会有不同的生活。积极健康、进取关爱的心态才是阳光的心态,只有拥有阳光的心态,才能拥有愉悦的身心,才会成就幸福的人生。

生活中,心灵的花园也要时时修缮,否则就会杂草丛生。老子有句话值得借鉴:“既惊其神,即着万物;既着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但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生命就好像旅游,注意力决定选择方向,选择又决定了内容。生活就是如此,你选择了什么,那些内容就是什么,逐渐形成自己的潜意识,时时刻刻影响着你。倘若我们把糟糕痛苦的东西装进内心,则会污染我们的心灵。其实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不爽朗地笑,去选择美好呢?

世人可以追求名利,但不可痴迷其中,为名所累,为利所害。何时放下,何时才没有烦恼。该放下时要放下,该分享时要分享。以“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态度行走于世,看淡沉浮与得失,以自己的生存理念及生活方式平静地对待生活。不卑微,不凡俗,宠辱不惊,认真地工作,真实地生活,过好当下,享受人生。

心态平和,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多一些爽朗的笑声,怀着淡然的心态,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观天外云卷云舒,过一种惬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