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适应力

爷爷其实不适合写这个题目,因为爷爷已逾花甲之年,对现代人生活规律的理解,反不如年轻人。但是,也许正是由于爷爷是“旧时代”过来的人,用前后对比的眼光,或许还真能看出点前后差异,这也叫“旁观者清”吧。

现代人与六十多年前的人比,第一个明显差异,是体质、体力下降。爷爷年轻时,在生产队当农民,二百来斤一麻袋粮食,可以扛起来就走,背一百斤的东西可以走两公里。进城五六十里地,经常走着去走着回。骑自行车一天跑一百多公里,不算个事。而且,爷爷还不算体力最好的。那时的田间劳作,一天要干十三四个小时,两头不见日头,一年四季没有节假日,真像牛马一样。一顿饭的饭量也是现代人的几倍。爷爷年轻时,吃大馒头,一顿要吃八个,吃黏豆包一顿吃过十八个(那时的粮食比较纯净,也好吃)。正是超常的体力付出,把身板练得硬朗了。

现代年轻人,肩不能担担,手不能提篮,身无缚鸡之力。就是农活,也都变成机械化,几千年不变的弯钩锄也很少用了,撒点药,草就死了。工厂的工业机械化程度也高了,办公也自动化了,根本就没多少出苦力的活(当然还有野外施工、建筑农民工、小煤窑工等,他们还很苦)。出门不是自驾车,就是坐公交,十分方便,所以大腹便便的人满街都是。特别是计算机的应用,一天天坐在电脑前,天南海北一顿神聊,什么生意、什么调研、什么购销都在网上搞定,很少再用满世界跑。可是,却苦了坐在电脑前面的人,坐得头晕眼花、腰酸背痛、食不甘味、黑白颠倒,小小年纪,不是颈椎病,就是腰间盘增生,更不要说有个硬朗的身板了。

这也许就是科技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

所以,现代人,要想适应现代生活,就不能再这样“顺其自然”下去,而必须认识到“格外加以锻炼”的必要性。整体人口体质的下降(据联合国一项调研资料载,由于环境恶劣,全世界男子的精子呈逐年下降趋势,有一天人类会不会灭绝呢?),是令人担忧的事。所以,健身房应运而生。但是人们自主锻炼的健康意识,自费掏钱去健身的能力,还远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爷爷不知道再过三十年后社会是什么样子。或许未来是个高度关联、无所不在的智能世界,会超出我们这一代人经验可以理解的范畴。但是,需要健康的身体是永恒的。说到这里,只是叮嘱孙孙,一定要有计划地选择一项体育运动,长期坚持,格外加强对身体的有意锻炼,否则,体质孱弱,则不会有服务社会、履行责任的本钱。毛泽东年轻时就志向远大,为了有一个好身体以适应未来的革命需要,青少年时期,就有意识地爬山、游泳。我念初中时,十四五岁,就是受毛泽东的榜样鼓舞,每天清晨要到学校操场上跑步三千米,现在想来,对自己后来身体的状况较好是奠定了一定基础的。阔阔,你现在每天跑步吗?

与六十年前相比,现代人的第二个明显差异是生存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大,这对心理承受力的要求更高了。新中国刚成立时,人口才四亿五千万,如今是十四亿,全球人口是六十多亿,据说再过三十年后,世界人口将近九十亿,与地球承载能力严重失衡,这将是一个多么令人恐怖的前景(在人口总量的控制上,人不如动物理智啊)。

世界的资源有限,而人口急剧膨胀,就业岗位有限,导致“就业难”、“赚钱难”、“生存难”。六十年前,高小毕业生都是宝贝,入单位抢着要。如今,大学毕业,研究生毕业,却不好找工作。竞争激烈,生存压力大,工作节奏快,导致一些人不能适应,甚至选择了不该选择的“逃避”。

2010年上半年,世界五百强之一的(台商投资)知名企业深圳富士康集团竟然连续十二次发生员工跳楼(自杀)事件(而且都是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令国人震惊。这绝不是一个偶然现象,是对社会“节奏”的一次拷问。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爷爷不能妄断,但生存压力大肯定是重要原因之一。可是,难道压力大就该选择这条路吗?难道心理脆弱、承受力差不是一个原因吗?爷爷为那些鲜活的生命在瞬间消失,感到惋惜、痛心,但是,他们留给人们的思索却是久远的。现代社会对人的个体综合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不是仅仅有力气、有技术就可以生存,心理的健康尤为重要了。

所以,要适应这种状况,就只有及早立志,及早努力,从年少时就有就业生存的忧患意识,能够充分利用自己青少年时期学习的好机会,努力学知识,练身体,磨炼心性,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长大步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特别是,要读书明理。不开明、不理智,就容易在情绪上走极端,而知识是喂养心灵的良药。这也是爷爷反反复复劝孙孙要努力“蕴蓄生命的地力”的原因之一。

心理承受力差的根本原因,是生活目标迷茫,没有高尚的追求。当年革命者宁肯把牢底坐穿,也不肯“逃避”。二万五千里长征苦不苦?真正的勇士,胸怀大志者,坚持下来了。我们今天缺少的正是这种精神和意志。如果一切为了“我”,当感到“没了我”就是解脱时,他就会选择“无我”,他不考虑自己的责任,不考虑父母亲人的感受,因为他心中只有自己。所以,强化全民的责任意识,树立人们心中的崇高信仰,乃是拯救生命的治本之举。

现代社会与六十多年前比,生活质量虽然是提高了,但人们生存的环境却恶化了。空气污染(仅汽车尾气就是一大杀手),水污染(四十年前,爷爷在生产队干活时,铲到地头,可以俯身从河里捧水喝,清凉而洁净。如今据说地下七十米以内的水都被污染了,多么可怕!),粮食、蔬菜、鱼虾污染,用化肥、用农药、用各种添加剂,不仅生产方式导致吃点从前那样的纯净食品难,人们道德的沦丧,搞假冒伪劣,人为又制造了很多悲剧。

自然环境恶化,人文社会环境也污浊了,安全隐患无处不在。有毒的奶粉、辣酱,注水的猪肉,掺假的酒,“美容”的水果,毒死人的事屡见不鲜。比如转基因食品的泛滥,我就担忧。生物遗传经过了数万年的演进,承载着神奇的生命密码,岂是人力所能操纵的?如果失去对自然的敬畏,科学必将给人类带来灭顶之灾。是什么原因导致怪病迭出?如今各种病毒也“魔高一丈”,耐药性日增,抗生素威力大减,连生个健康的孩子都不容易。人们整日生活在惶恐与无奈之中,悲哀啊!

为什么全世界的气候反常?罪魁祸首是人类自己!搞什么“转基因”种植、新物种推广、山河改造,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破坏大自然的和谐,结果人类自食恶果,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好在现在全世界的人们已经开始觉醒,懂得用“绿色农业”来挽救人类、挽救地球,但那是需要十几代人努力的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啊!

所以,为适应这种环境,只有比六十年前格外具有自我安全保护意识才行,必须学习科学保健知识、食品安全知识,知道如何避免伤害。如果仍像六十年前那样在自然状态下生活,就可能为生命埋下隐患。

与六十年前比,现代人还有一种变化,是比较“自我”,缺少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亲情相对显得淡漠了,人与人之间基本上就是利害关系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对夫妻七八个孩子,从小在一个炕上滚,互相拉扯着长大,共度艰难,老大的裤子传给老二穿,老二穿完老三穿,从小就培养了浓浓的亲情,人们特别珍惜彼此间的感情。

现在的一些年轻人则不同,人情冷漠,国家观念淡薄,关心的就是自己。很大程度是因为从小就娇生惯养,以为“我想要什么,就得给我什么,我想咋地就咋地”是天经地义的事,根本没有替别人着想、换位思考的意识。长大后,一旦不顺从他意,就受不了,就有情绪。报刊上不止一次报道过,因为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要钱上网吧得不到满足,而杀死父母、杀死爷爷奶奶的案例,实在令人心寒。

尽管这样,爷爷期望你,仍要有大爱的情怀。同时提醒你,21世纪之初,是个急功近利的时代。急功近利,是社会浮躁、世风颓败、背师叛道、破坏生态,摧毁人与自然和谐,导致天灾人祸频仍的根源。在这样人际关系的大环境下,社会有必要加强引导,强调教化功能,弘扬一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诚信”、“仁义”、“博爱”的好传统。而作为个人,面对自私、自我的人,又不能不从心里设防。我无害人心,但不可没有防人意。因此,自己一方面要考虑到这种社会的薄情,一方面又要努力营造一个有亲情、有互助、有友好氛围的小圈子。自己不要跟那些自私的人学习,要活得大气、仗义,在自己相对纯洁的人际圈里,享受人生的快乐。如果把世界看得很冷酷,而自己也很冷酷,那不但这社会没希望,自己也活得龌龊、孤独、乏味。

与六十年前比,现代年轻人所处的时代信息量大。爷爷十五岁时才用上电灯、听到广播,二十岁才第一次见到刊物、报纸,三十多岁才看到黑白电视,五十多岁才用上手机,近六十岁才用上电脑。而如今每时每刻面对着(特别是网上)各种信息,每时每刻都可以感受到世界的变化。

现代人被信息包围,为信息所困扰,整天眼花缭乱,良莠难辨,真假难分,特别是假广告层出不穷,花样不断翻新,如果缺乏辨别力、筛选力,随时可能被误导。

所以,要适应现代社会,必须让自己多一项功能,就是面对信息的狂轰滥炸,可以镇定自若,有自己主见方面的“定力”,不致在语言的迷宫里迷失自己。这就要有丰富的知识,有人生经验,有辩证思维,有辨析判断能力,才能适应这个喧嚣的现代社会。

与六十年前比,现代人几乎无法保护自己的“隐私”。随着科技的发展,“卫星天眼”可以分辨出几米长的物体,每个城市都有的“天网工程”,大街小巷无数监控的眼睛(摄像头)随时在监视你的行为。有一种心态,或是一种理念,完全可以忽略掉这些“监控”带给你的烦恼,那就是做一个坦荡正派、光明磊落之人。“俯仰无愧天地”,自己没有见不得人的地方,还怕你监视吗?只要我们活得心无愧疚,这些“手段”对我们来说,等于没有。这也许是现代人最聪明的选择吧?

与六十年前比,中国正迅速进入老龄化社会,导致年轻一代在“尽孝”方面遇到新课题,“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面临严峻挑战。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一对夫妻生六七个孩子,尽管历尽艰难,孩子们都长大了。老人有点事儿,六七个孩子围前围后,赡养责任相互分担,老人放心,儿女也不过劳心神。可是,20世纪70年代开始实行计划生育以后,人口生育来个“急刹车”,到你们这一代基本都是独生子女,导致社会人口结构“断崖式”一下子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成了困扰社会和“儿女们”的大课题。

阔阔,你长大后,将可能同时面临有爷爷、奶奶、父亲、母亲、姥爷、姥姥、岳父、岳母和岳父母的父母等十几位老人的晚年生活需要你照顾,你能顾得过来么?传统式守在老人跟前尽孝,已不可能。为此,爷爷认为,为了适应这样一个社会,我们老人和你,必须改变“靠儿女养老”的观念。老人们要体谅儿女的实际,主动依靠社会福利设施养老,社会也必然会加快速度极大提高老龄化社会必要的赡养措施。但是,作为你们这一代,仍要对老人们的精神和物质赡养方面负一定责任的。这个孝心,必须有!可是,你有这个心,顾不过来怎么办?爷爷主张,一定要有几个急切时可以依托的朋友,关键时可以替你分担责任。相对亲情“少”了,友情应该“多”些。如果老人们足够开明和包容,尽可以创造条件,让亲人集中养老,老人间相互照顾,减轻你的负担,也便于你探望。但是,不管怎样,赡养老人、孝敬老人的心情,永远都不能丢。

与六十年前比,现代年轻人(除了少数贫困地区外)生活在福窝里,却找不到幸福的感觉。这实质上是信念的迷惘,是精神的颓废,是一种危险的“富贵病”。

爷爷十岁时做过的一件棉大衣,曾穿到二十四五岁(直至结婚后),肩部两次加宽,十岁时穿着到脚面子,后来成了二大衣,后来蓝色变成灰白色,且多处补丁摞补丁,像老和尚的百衲衣。没补丁的地方,磨得像纱布了,可以见到里面的棉丝,手指稍用力一抠,一个洞,布已经糟到一定程度。

那时,人们叫“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穿带补丁的,是极正常的(爷爷认为,穿带补丁的衣服没什么不好,渴望回归那样的日子,因为那是人类“节约资源”的一种智慧)。有的人家几口人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你奶奶到十八岁才铺上褥子,有了衬衣。那时一年能吃到三两次肉,只有过节可以吃顿饺子,炒几个菜,所以那时孩子们都盼着过年。那时,吃顿饺子幸福极了,买件新衣高兴坏了。改革开放以后,感到简直到了天堂,悲哀的是,现在的人天天像过年,却找不到幸福。

幸福在哪里?这使我想到一个故事。一个天使到人间来赐幸福。他见一个农夫很愁苦,他问农夫:“我能给你幸福吗?”农夫说:“我最希望有一头耕牛帮我犁田。”天使赐给农夫一头耕牛,农夫很高兴,一副幸福的样子。天使同样为缺少房屋的人赐房子、为身体有病的人赐健康、为贫困的人赐衣食。这些人都感谢天使给他们送来幸福。

有一天,天使见到一个富人,住着宫殿似的房子,穿着绫罗绸缎,吃着山珍海味,出门有车坐,家里佣人很多,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但富人很不开心。天使问:“你缺少什么,我可以帮你得到。”富人说:“我什么也不缺,只是缺少幸福。”一下子把天使难住了。天使考虑再三说:“好的,明年我来赐你幸福。”于是天使作法,让这个富翁很快家境败落,成了沿街乞讨的乞丐,过着十分贫困的日子,而且疾病缠身。第二年,天使又来见富翁:“你找到幸福了吗?”富翁说:“我现在才知道我原来就是生活在幸福里的,可惜我并不知道那就是幸福,如今十分后悔。”于是,天使又让他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富翁无限感激地说:“我懂了,我再也不会身在福中不知福了。”

这虽然是寓言式的故事,却很能说明问题,现代人的幸福心境,就与那个富翁差不多。幸福需要物质基础,但富裕并不等于幸福。一个应有尽有的人,之所以还不快乐,是因为他没有新的希望了,不知道还应该追求什么。常常是生活的缺憾反而激发了生命的热情。能播下一颗自己喜欢的种子,并充满期待地守护它成长,这个过程就是对生命的享受。热情可以给生命注入活力,可以激发一个人的潜能,而幸福往往就蕴含在这种追求的过程中。

幸福是“追求”之树结下的“心理满足”之果。

现代人没有吃过苦,没有经历过创业的艰难,导致适应力下降,身在福中不知福,反而是一种人生的不幸。没有什么比成功更容易消磨人的意志了,没有什么比生活优裕更能让人感到生活无聊的了,这是现代人遇到的“新问题”。现代人缺少的不是物质,而是良好的心态和更科学的生活方式。

幸福,是一种感受,是一种心境。尽管不同时代幸福观有差异,不同人群对幸福有不同理解,但幸福的感受应该是一样的。物质生活再丰富,若缺乏耐心,缺少阳光心态,缺少生活激情,缺少感恩社会的情怀,也找不到幸福。

现代人要适应现代社会,要找到幸福,必须懂得在优裕中保持清醒,从优裕中不断回顾艰辛,从等待中享受快乐,从奔忙中感受生活激情。

社会是一个舞台,有华美的灯光,也有黑暗的角落。人生是这舞台上的一幕活剧,有辉煌也有落寞的时候。爷爷认为,只有让我们的精神达到随遇而安的境界,宠辱不惊,从容淡定,闲看庭前花开花谢,身似菩提树,心如明镜台,微笑着,勇敢前行,才会享受到幸福的恬静。

我们或许用一生来追求财富,但是,不能忽视对自己一种好心态的培养。随着时代的变化,学会适应,适时享受生命给予的各种惊羡,是一种超脱,也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境界。

爷爷建议孙孙在念中学时期,利用寒暑假时间出去到饭店、工地打工,或到农村最艰苦的地方“零距离”感受“底层”生活,体验艰辛,了解社会,这有利于净化心灵、读懂人生,从而提升自己的适应力。特别是,当你看到社会上还有许多“光脚的人”,就不会为自己的“鞋子是不是名牌”而懊恼啦。

爷爷提醒你适应各种社会的变迁,是希望你找到幸福。幸福的获得,不完全取决于物质,更取决于对环境的适应力。

比如,野外的猛虎,尽管每天为觅食而奔逐搏杀,但它有自由的快乐;动物园中的老虎,尽管付出了自由的代价,却三餐无忧。但是,它们都膘肥体壮,活得很好。试想,如果有一天,野外的猛虎与笼中的猛虎互换一下位置,结果可能是,笼中的老虎找到了自由,却由于没有野外捕食能力而被饿死;野外的老虎虽然可以养尊处优,却由于失去自由会郁闷而亡。人啊,每个人也只配安享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适应”才是最重要的!

最根本的适应力,是能客观而清醒地认识眼前社会的利弊,及时对自己的行为做出调整。

这就是“适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