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

常言道:“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无求,是一个人的智慧到了可以看淡一切的境界,“得失随缘,心无增减”。得到时,不会欣喜忘形;失去时,不会痛苦绝望;富贵时,淡然处之;贫穷时,修身养性。这是一种无惧无畏的坦荡,也是一种恬静淡然的处世态度。

人无求就不会被名所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有一首《好了歌》,这样写道:“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今何在,荒冢一堆草没了。”这首诗道出了一个事实:功名只不过是过眼云烟,随着时间的流逝,功名也会被渐渐地淡忘。所以,一个人无论生前的职位多高,权力多大,一旦逝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

有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位高官整天吃不好睡不香,人们都以为他是在忧国忧民。当有人问他其中的缘故时,他竟然说出了让人意想不到的话,他说:“我每天都在想谁整我、我整谁。”

试想,这样满心思地争权夺利、尔虞我诈的人,他活着能不心累吗?

还有一个故事。

有一个穷人,从来不会去奉承富人。富人对此很恼怒,便责问他:“我富你穷,为什么你不来奉承我?”

穷人说:“你富你的,你的钱又不分给我,为什么要我奉承你?”

富人表示愿意把自己的财产的一成给穷人,来换取穷人对自己的奉承。

穷人说:“只给一成,不公平,不干。”

富人说:“那给一半,行不行?”

穷人说:“如果你给了我一半财产,我们双方平起平坐了,我还用得着奉承你吗?”

富人说:“那全给你呢,你总该奉承我了吧。”

穷人说:“这么一来,我富你穷,应该轮到你奉承我了吧?”

如果你认为自己现在处于穷人的位置,当你面对富人时,你是否有这个穷人般的自信和淡定?其实,只要无所索求,你就会有充足的自信,去面对所有的人。要知道,人到无求品自高,人到无求自从容。

人没有“求”就不会被利所扰。有些人每天都生活在自私自利的空间里,为了一己私利,不惜昧着良心,做出种种让人鄙夷的事。比如,有的子女为父母留下的财产而你争我夺,甚至忘记了亲情而大动干戈;有的夫妻婚姻破裂后为了分割家产而反目成仇,忘记了夫妻一场的缘分;有朋友为了一点点的不愉快,竟撕破“脸皮”,抛弃了“人生最大的财富是朋友”的信条。利益的驱使,扰乱了这些“有求”的人的正常生活,扰乱了他们对亲情、爱情和友情的正确看法。

一个人如果能做到“无求”,便会心胸开阔,心花怒发,心清气爽;一个人如果能做到“无求”,就不会被利益弄得神魂颠倒,趋之若鹜;一个人如果能做到“无求”,就不会被浮云遮望眼,被一叶而障目,就能做到“心旷神怡,宠辱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