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外相的限制,接受各种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
与父母相处,也不要被外相上他们是父母我是孩子局限住,相处以双方满意为原则。比如和我爸相处,我经常说“我要喝水”,我爸像个店小二,屁颠屁颠就去了,端来的时候还说,“客官你的水!”他心里没界限,不觉得女儿要怎么样才是尊重自己。只要他高兴就好,不是一定要界定怎样才叫孝,但要考虑场合的不同。我爸在家里很享受我对他吆五喝六,但在亲戚朋友面前,你就不能这样,你要恰当地表达对他的关心。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处境的不同,父母需要我们表达关爱的方式也不同,就像妈妈在不同时期对我做家务有不同的要求,能够做到的就去做,尽量照顾他们的想法与感受。
与人相处,也要突破血源的限制。有些人外相上不是你的父母,但他对你的爱与关怀实际就跟父母一样,也要善加维护。我们身边围绕着很多不同的爱,它们各具特色,所以才让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我的一个婶婶,就常为我不平:“你妈住得那么近,怎么也不来照顾你,给你拖拖地呀,打扫打扫卫生,买买菜,哪怕切好菜再走,你回来多省事呀。”她老抱怨我妈,还主动承担了这一角色。一个人爱你,她会经常关注你的需要,她怕吵我,经常8点半打电话,“今天中午不用做饭了,我给你把包子送过去,你自己做点汤就行了。”甚至她买俩南瓜也给我送一个,说这家卖的南瓜特好吃。外相上她不是你的妈妈,但她给予的却是妈妈般细致的爱。
当然,不要以别人爱你的标准去要求你的父母。尽管我父母没有给我这种体贴入微的爱,但他们给我的很多人生教导却让我一生很受益。有时候觉得,我妈其实就是我的老师,别看她没有文化,家里的很多事情安排得都很有见地。
突破这种外相上的限制,你就会发现,我们认识的人共同帮助我们营造出了幸福的生活,种种不同的爱融化到你的生活中,缺了哪个好像都不圆满。但是,也没有一个人能同时既在生活上照顾你,又在事业中指导你,还给你物质或精神上的种种帮助。他们外相上可能与你的关系不同,有的是作为父母出现的,有的是作为孩子出现的,有的是朋友,有的是同事、领导,有的是老师,但组合在一起那么恰当,缺一不可。生活就是这样,许多不圆满组合成了圆满。
有些情况是爸爸更像孩子,反而需要你的照顾。有位朋友很困惑地说我们家,我妈根本不像我妈,倒像我的孩子;先生不像先生,倒像父亲……这么多关系,似乎都要改。”我说你觉得关系错位,是以大众的尺度为标准,要考虑到个体的差异性。错位不错位,不是应该怎样,而是双方是否舒服,彼此接不接受这样的相处方式。你妈妈享受当孩子的感觉,你就把她当孩子来爱护。如果你不确定,可以直接问问她:‘您希望我怎样做,我哪些方面忽略了?’按照她的需要做,不是按照学来的标准做。爱热闹、依赖性强的父母,你就多回家看看;独立性强、喜欢安静的父母,就注意一下多久看他们一次合适,在他们开始想你的时候出现,过多是打搅,过少父母会觉得孤独。”
不用被条条框框束缚住,别人的经验、标准作为参考就好。如果你不知道应该怎么做,其实问问对方是很好的方法。与其按自己学来的、想来的,不如按对方的要求配合去演。真的,按对方要求的演简单、舒服,按对方的要求做,你也能最大程度地愉悦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