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察觉的名人小提琴曲:
小心价值归因
一本书中记录了这样一个故事:
2007年1月的一个清晨,在美国华盛顿的朗方广场地铁战里响起了一阵音乐。那是处于上班高峰期的时刻,一位穿着平常、长相更为平常的男士正在进行小提琴演奏。地铁里的乘客来去匆匆,很少有人会在人流之中停下脚步来欣赏一下这动听的音乐。
其实,这是《华盛顿邮报》正在进行的一个现场研究项目。而正在进行演奏的平常男子则是当今最优秀的小提琴家之一——约夏·贝尔。同时,他所使用的小提琴则是价值350万美元的“斯特拉瓦里”,他所演奏的曲目更是以巴赫的《无伴奏小提琴奏鸣曲和组曲》开始,这曲目相当具有挑战性。
然而,就是这么一系列优秀的组合,却因为演奏者不是西装革履而是服饰普通,演奏地点不是顶级音乐厅而是地铁站。所以,最后测试的结果竟然是:1097位乘客从这位世界顶级小提琴演奏家的身旁经过,然而只有一位男士听了一会儿,两个孩子望去了几眼,只有一位女士终于认出了对方是贝尔,显然,她是相当吃惊的。
为什么我们多数人会觉得森马、美特斯邦威的T恤就一定比街上小摊的质量好、款式新?为什么许多人会认为香奈儿香水一定比普通精品店里的香水味道更加的优雅迷人?
事实真的如此吗?这样的认知是正确的吗?我们的“心”有没有对我们撒谎呢?或许,有的时候,我们掉进了一个自己编织的陷阱而不自知!
也许有很多人说,大家没有注意到这位大师,是因为大家都要赶车而无暇顾及。但是,现场也出现了很多的提示性信息,比如,有很多的新闻记者在拍照,也有一些人知道贝尔是位大师。但是,大家并没有忙里偷闲驻足停留,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他没有穿着正式的服装,也没有站在舞台上,就像是一个如你我一般的普通人一样,而且,大师的装扮也不过是街头流浪艺人的样子,所以,他的音乐听起来虽然不错,但是在人们的耳中也仅限于“不错”。因此,地铁乘客在不自知的情况之下对他进行了价值判断,他们将普通的穿着、平常的地点强加到了音乐质量上,以至于大多数人都觉得这只是一个普通的人和不错的音乐。
这种心理现象,我们称之为“价值归因”。价值归因是指我们基于对某人或者某事的感知价值,而不是客观数据,为其灌注某些特性的倾向。价值归因在我们的心中扮演着心理捷径的角色,即当我们遇到一件新鲜事物的时候,我们会自发自觉地为其进行形象设定和价值定位,赋予对方人、物相应的价值,但是,这种价值其实是我们强加给对方的,而非对方的真实本质。
因此,我们要留意自己对别人不合理的价值归因,同时,我们更要学会怎样利用别人的价值归因来增加自身的“价值”。
如果我们要打造个人的品牌,那么首先就要有“质量保障”,即“包装”和“品质”。也就是说,在加强精神面貌的时候,更要培养自己优秀的才干和品德;其次,建立了个人品牌,就说明我们要在做事态度和工作能力上加强保证,为自己和别人创造更大的价值,给人带来信任感;再次,品牌形成是一个慢慢培养和积累的过程,不是自封的,需要经过别人的检验、认可才能形成。
我们可以把这种理论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塑造自己的“个人品牌”,即我们的德行、个性和魅力,让别人一提到“三好青年”、“三好丈夫”、“三好妻子”等,就会在第一时刻想起我们。只有“品牌”打造得够强、含金量够高,我们才有资格做别人眼中的“与众不同的第一名”。比如在工作上,我们可以给人一种干练、强悍、敬业、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强、擅长财务管理等印象,从而打造出我们的“品牌”,成为别人和我们接触时的价值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