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是心灵的平静

做人求其心安而已。所谓心安,就是内心的平和安静。拥有一颗平和安静的心,是人生最大的幸福,可是因为时代的巨轮转动得太快,很多人没有办法跟上时代的变化,因此生活中充斥着紧张、忙碌、焦虑、恐惧与不安,内心不得安定,天天都很烦恼。头痛、失眠、肠胃病、躁郁症……各种“文明病”层出不穷,高居死亡病因之首的癌症,也有不少病例是因为情绪不良引起的。如何才能拥有平静的生活、平静的心灵,是现代人共同的愿望。

因为工作太忙、太累,我们的内心就会失去平衡;因为各种物欲的诱惑太多,当欲望不能逐一满足时,我们便心生烦恼。烦恼是心灵的大敌。企图心是进步的动力,但是有太强烈企图心的人,烦恼也比较多,得了百万又想千万,当了经理又想当总经理,欲望的沟壑很难填满,不知足就会很痛苦。加上很多人喜欢计较、比较,别人有的我们也要有,而且要比别人更多、更好。不管是金钱、地位、相貌还是豪宅、名车、子女的学业与事业,都要一争胜负,比个高低。

人生的苦难,常常是自找的。烦恼会燃烧我们的生命力、活力,会抑制内分泌,使新陈代谢失调、免疫系统功能减弱,使人容易生病。当我们心里有烦恼的时候,就会觉得很疲累,好像要瘫痪一样,对生活失去信心、缺乏兴趣。尤有甚者,当压力大到无法承受时,还会有轻生的念头,想要一了百了。自杀的人不是懦弱而是不够坚强。

当然,人生的苦难,不全是自找的,老天喜欢跟我们开玩笑,而且是开很大的玩笑,令我们啼笑皆非,甚至付出伤痛。不管是先天或后天的灾难,是老天开的玩笑或是自己惹的祸,都会让我们内心不得平静。心安就平安,我们却常常不能心安。

内心平静,心灵才能清明,所以如何才能找回内心的平静,是很重要的课题。佛家讲贪、瞋、痴为三毒,而称戒、定、慧为三宝。我们要回归心灵的平静,就要从戒、定、慧下工夫。戒是戒律,不看不该看的事,不听不该听的话,不说不该说的话,不做不该做的事。即古人所说的:“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佛光山星云大师说:“心存好心,口说好话,手做好事,脚走好路。”则是从正面德行来思考。

定是指内心安定而不散乱。“止”、“观”是佛教禅宗很重要的修持。“止”是心止于一处;“观”是根据止的要求而思维观照。能“止”、“观”,才能入“定”。持戒、修定,才能有智慧;有了智慧,才能破除愚痴,获得心灵的解放。只要我们能清心静念,把心灵沉淀下来,我们就能明心见性,不生疑惑,走出一条康庄大道。“心迷是凡夫,了悟是诸佛。”唯有将痴迷的心化减,才不会有贪婪之心、瞋恨之心。

内心平静、知足,是快乐的泉源;离苦得乐,是人生的目标。人生的苦,如果是不可逃掉的,我们就心平气和地坦然接受。遇到危机的时候,只要能够冷静沉着、临危不乱,就能转危为安,因祸得福。怕的是自找的麻烦,因为贪念、私心、执着而产生嫉妒、愤怒、憎恨、忧伤和无知,便要更大的努力才能克制。

人心有善与不善,慈、悲、喜、舍,耐心、毅力、忍辱、精进、了悟与智慧,是人心之善;贪、瞋、痴、愤怒、嫉妒、恐惧、忧虑、悲伤,是人心之不善。人心之不善会遏阻心灵的成长,当人心之不善的情绪表现出来,我们必须提高警觉,努力将其转为善的念头,而得到爱、平静与喜悦。我们要培养自己攻克难关的能力,放松心情。换个角度思考问题,我们将能发现人生的美好。

人生不应在急促和忙碌中度过,心灵的平静是快乐的必要条件。要如何才能获得心灵的平静呢?方式很多,譬如:第一,从宗教信仰中可以找到心灵的依托,而得到内心的平静。第二,适度的运动可以增强体能,转移情绪,重拾平静。第三,阅读是与智者为友。与智者为友,亦必智者。聪明的人能把别人的智慧化成自己生命的养料,从阅读中我们可以激发思考,得到心灵的平静。第四,欣赏艺术。不管是音乐、美术或是戏剧,当我们集中精神在欣赏艺术时,就能使人在混乱的情绪中,逐渐沉淀、均衡。第五,与朋友谈心。情绪如潮流,只能疏导而不能压抑,心有郁卒,如鲠在喉,不吐不快,朋友的安慰与鼓励,是治理心病的良方。第六,自我反省。反省是把情绪冷静下来,找出问题的症结,用最小的代价得到做多的利益。

今天的时代,物质品质大幅提升,而精神的品质却日益下降;社会在不断进步,人心则不断在退化。盲目追求物质享受,不会带来真正的快乐,内心的安定才是人生真正的幸福。享有心灵的自由,才是人生最大的福气。不好看的东西不要看,不好听的东西要听,让自己多接触一些真善美的事物,是使心情平静最好的方法。

每个生命都有很多缺口,我们要努力为生命的缺口找出口。当我们发现身边很多的事物都乱糟糟的时候,不妨暂停脚步,平心静气地分析,想清楚下一步该怎么走。只有稳住自己,才不会走偏方向。淡定的人追求的就是心灵的安定、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