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人越来越少,出版业很难做,但据业内人士说,战争题材的书籍是个例外。也是,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各类图书很多,个别西方作者还赚了很多稿费。《莫斯科会战》(The Battle for Moscow)是2015年的新书,由剑桥大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戴维·斯塔赫尔(David Stahel)是澳大利亚的历史教授,专门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其专著包括:《巴巴罗萨赫德国在东线的失败》(Operation Barbarossa and Germany’s Defeat in the East)(2009年出版)、《1941年的基辅》(Kiev 1941)(2011年出版)、《纳粹在东线的政策》(Nazi Policy on the Eastern Front,1941)(2012年出版)和《台风行动》(Operation Typhoon)(2013年出版)。
《莫斯科会战》英文原版封面
在《莫斯科会战》一书中,斯塔赫尔教授提出了一个新观点:莫斯科会战就是德军必败的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德战场有三大战役:莫斯科大战、斯大林格勒大战和库尔斯克会战。史学家的共识是:莫斯科会战是苏军抗住德军的致命一击;斯大林格勒会战是苏军转守为攻;库尔斯克会战之后,德军在苏德战场从此处于守势,节节败退,直至彻底失败。
纳粹原以为莫斯科之战是最后一战,无奈功亏一篑。过去很多人把严寒说成是德军失败的主要原因,而且专门有一个名词:寒冬大将军。严寒对德军打击确实不小。据《莫斯科会战》一书介绍,德国火车机车的水管在车外,70%—80%的水管结冰后冻裂。10月到11月,德军中每一人受伤,就有两人因病而丧失战斗力。12月朱可夫反攻时,德军已有13.3万人冻伤。一次,因为苏军的火力封锁,三个德国士兵被困在散兵坑内,10小时后被活活冻死。气温骤降之后,德军枪支的撞针也容易发生故障。
但除了天气因素之外,按照斯塔赫尔教授的论断,苏军在力量上也压倒了德军:苏军有420万人,而德军人数不超过300万人。斯大林打点滴似的提供增援部队,是故意示弱,诱敌深入,同时消耗德军。德军被打了一个措手不及。武器装备方面苏军本也有利器:伊尔2强击机低空飞行,德军口径37毫米的高射炮拿其奈何不得。资源方面苏联也胜过德国。1941年11月,纳粹德国自己的数据表明,德国可以得到的石油为970万吨,英、美两国可以得到二亿五千八百万吨的石油,而苏联则可以得到2980万吨石油。钨的产量是德国5650万吨,英、美两国十三亿四千三百万吨,苏联十二亿吨。德国是产煤大国,但德国的煤产量只有盟国的一半。
斯塔赫尔教授的观点也得到其他专家的佐证。安东尼·比弗(Anthony Beevor)在其所著《第二次世界大战》(The Second World War)一书中提到,1941年9月底,英国供应部部长麦克斯·比弗布鲁克到莫斯科面见斯大林,共商两国抗德大计。斯大林提出了战后边界方面的要求,如果斯大林不自信能够取胜,就不会与英国代表讨论战胜国之间的约定。
二战史总是要有点新意,除新观点之外,《莫斯科会战》史料方面也需要有些新内容:不一定是新发现的史料,而是原先并没有收入史书的史料。斯塔赫尔教授特别描述了德军普通官兵阵亡后其家人的反应。首先是大家等讣告,同事登讣告、家人登讣告、行业协会也登讣告。结果弄得讣告铺天而来,感觉德军整天都在死人——德军确实整天在死人,但讣告的这种登发似乎又增加了阵亡的人数。德国宣传部部长戈培尔下令,报纸和亲朋好友不能反复登讣告,但效果甚微,因为亲朋好友们视此为给亡者的哀荣。
阵亡官兵家人的悼词也不一样。有强调个人痛苦,而不是为国捐躯,比如,“我们伫立此处,满面悲哀,直到我们的奥拓永远不会回来。安息吧,亲爱的逝者,你已获得解脱,留给我们的是痛苦”。没有英雄主义,只字未提“元首和祖国”,也没有“战死疆场的豪情”。
也有不同的悼词,像:“那天唱出最后的音弦的时候,他们会说到德国的青年:如同我们史诗中的英雄,德国的青年团结在元首的旗帜下,德国在我们身上体现。德国,我们深爱的德国。母亲,如果我战死,请不要悲伤,自豪应当多于痛苦,因为你有幸作出牺牲,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德国。”纳粹狂热分子的用语不同,标准用词是:“他为元首献身。”
莫斯科会战就是转折点。1941年6月22日德军入侵苏联时,前线德军加上其罗马尼亚和芬兰盟军的人数多于红军,双方是1.4∶1,但到12月,则成了1∶1.23。苏军占了多数,1941年12月,仍有400多万将士,比较精确的人数是4197000人。
莫斯科会战期间,纳粹德国已露败相,而且是纳粹德国本身的致命问题,与苏军的实力以及战略战术并无关系。天寒地冻,前线德军需要冬衣和弹药,后方军需部却将整车厢的法国葡萄酒运往前线。在零下20度的气温中,酒瓶裂成碎片。按照德国的规定,获得铁十字勋章后才能获得骑士十字勋章,但骑士十字勋章大多数给了高级军官,只有7%的骑士十字勋章发给下级军官和普通士兵。德军已经腐败无能,根本不可能取得胜利。更重要的是,纳粹德国采取种族灭绝政策,给自己埋下了覆灭的种子。《莫斯科会战》第一章便提道:“纳粹德国向其他地方出口灭绝种族的战争,但其狂妄和行动也意味着,纳粹德国是在自取灭亡。”《左传》早有论断:“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