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论中国》

据基辛格的故旧回忆,基辛格不打高尔夫,其主要消遣活动就是与朋友交谈。基辛格不仅能说,而且会写。继《白宫水月》(The White House)、《动荡年代》(The Years of Upheaval)、《留此存正》(For the Record)和《大外交之后》(Diplomacy),2011年他又推出《论中国》(On China),由企鹅出版社(Penguin Books)出版。

《论中国》英文原版封面

基辛格重提他当年的中国之行,重复他讲过多遍的故事。此君是吃定中国饭了,有点吃老本的意思。但《论中国》也有新意:基辛格从一个西方人的角度,深入分析了1979年中国对越南的自卫反击战的战略意义。从整体上说,他对自卫反击战充分肯定和高度赞赏。反击战为期不到一个月,但基辛格把这次战役拔高,将其称为“第三次越南战争”(前两次越南战争分别为法国对越南的战争和美国对越南的战争)。

人们通常认为,苏俄帝国的崩溃是从阿富汗残败开始的。但基辛格不这样看。他强调,“回头来看,第三次越南战争中莫斯科没有大动干戈,很可能是苏联衰败的征兆”。这显示了“苏联战略影响的有限性……是冷战的转折点,只不过人们当时并没有认识到这点”。基辛格的理由是,自卫反击战之前,苏联刚刚与越南签订了军事互助条约,但自卫反击战开始之后,苏联并不敢对越南提供强有力的军事支持。总之,基辛格很佩服中国人敢打。

我觉得,反华分子们应当好好读一下《论中国》一书。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虽然美国不断挑动这些国家争夺南海,但如果真有大事,美国不会为这些国家火中取栗,与自卫反击战期间苏俄的表现不会有什么两样。中美关系远比菲美关系或越美关系重要得多。美国的决策者们不会本末倒置。他们愿意给中国制造些麻烦,但不会与中国正面冲突。

基辛格认为,中国曾经是美国不结盟的盟国。基辛格醉心结盟,痴迷大国外交。《论中国》一书中基辛格披露,里根总统的国务卿黑格居然提出,同时向大陆和台湾出售武器。这一立场遭到中方的断然拒绝。

《论中国》提到基辛格对中国领导人的印象。在他看来,中、美领导人商谈时,“毛像遇到不听话学生的老师,而邓就是要求很多的伙伴。”基辛格对邓小平多有赞扬。自卫反击战之前,邓小平曾出访日本、美国和东南亚,向各国陈明利害。在基辛格的笔下,邓小平很有舌战群儒的英雄气概。

基辛格特别提到,使其感到吃惊的是,邓小平对中国的贫困并不做任何掩饰,反而到处声明中国的实际情况。基辛格披露,邓小平说过:“如果你有一张丑脸,假装漂亮是没有用的。”确实,邓小平是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改变了中国,也改变了世界,而且是使中国和世界朝好的方向发展。

越南是他念念不忘的事情。“打开中国大门为了让美国民众看到和平的前景,尽管美国仍然深受越南战争之累,冷战的前景暗淡”。但在这个问题上,基辛格认为中国有误判,因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基辛格的原话是:“美国的越南战争期间,中国的政策通常有战略分析的,但或许是因为文化近似,中国没有能够把握大局的能力似显不够。”当然,这一判断受到基辛格本人的价值判断的影响。《论中国》就有一句精辟见解:“分析取决于对事实的不同解释;对于事实的判断不尽相同,对于事实的意义的判断则相去更远。”美国外交方面基辛格有国师的地位,相当于美国的诸葛亮,至少有“智多星”吴用的地位。但在中国问题上,也有基辛格没有预料到的:他不可能想到,中国会如此之快地成为经济大国。

或许是离开学术界的时间很久的缘故,基辛格的英文较过去流畅得多,也生动得多,更像是记者出身的人在直笔谠论。(《白宫岁月》和《动荡时代》两本书的语言都非常晦涩。)《论中国》出版后,汉学家和媒体好评如潮。史景迁在《纽约书评》上盛赞《论中国》,称其“引人入胜,有回忆,有思考,有历史,还有直觉探索”。《纽约时报书评杂志》:“基辛格年近88岁,拥有外交上的专卖品牌,《论中国》是对其经历的总结。”《周日电讯报》:“《论中国》是历史豪华游,既有分析,又有引人入胜的回忆。”《金融时报》的评论是:“史诗性般的感人巨著。”《观察家》:“饱学之士对新起超级大国的洞见,而且表述不失优雅。”

基辛格自称是作为前高官和学者来写《论中国》的。但有一点基辛格故意没有提:他还是一个掮客,在商人与高官之间穿针引线。掮客的身份不一定不好,但很可能会影响到他的判断。美国商界花大力气收买或间接收买了美国最高法院的一些大法官,使之作出一系列有利于美国大公司的判决,包括有利于华尔街的判决。

基辛格与中国的关系很好,一方面,是中国念旧,关照基辛格这位老朋友。另一方面,基辛格确实是一位传话大师,是一座很好的桥梁。第四次中东战争期间,基辛格在阿拉伯和以色列之间传话,居然是如鱼得水,左右逢源。还有,基辛格是犹太人或许也是一个因素。作为犹太人,基辛格能够读懂中国,善于与中国沟通。犹太人和中国人都是古老的民族,有天然的相似之处:犹太人和中国人都很精明,善于经商,长远计谋(也有人说是“狡诈”)。

当然,犹太人与中国人还是竞争对手。美国传教士阿瑟·布朗(Arthur Brown)所著《辛亥革命》(The Chinese Revolution)是中国研究方面的经典之作(中文译本2011年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布朗在书中引用了美国总统格兰特的论断:“格兰特将军环游世界之后……发现的最令他震惊的事,是无论在任何地方,中国人与犹太人竞争,中国人都会把犹太人挤走……在计谋、坚忍和耐力上,中国人远远超过犹太人。”

基辛格已经80多岁了,岁月不饶人,《论中国》应该是他最后一部力作。书中基辛格再次阐述了他对当今世界最重要的大国关系(中美关系)的看法,也谈到他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个人关系。在《论中国》前言中,基辛格写的第一句话就是:“40年前,里查德·尼克松总统给了我莫大的荣誉,派我去中国重建关系……这份荣誉一直延续到今天。”尼克松对基辛格确有再造之恩。基辛格最初是洛科菲勒的门客,之后才改换门庭投靠尼克松。如果没有尼克松提携,基辛格很可能会作为教授了其一生。“当官靠运气,吃饭靠本事。”当然,没有基辛格为其效力,尼克松的外交成就也必然会少许多辉煌。当然,也不会有《论中国》这部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