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结构简省——草书》赏析

结构简省——草书

【点睛之笔】

草书是为了书写便捷而创制的一种书体。其书写有结构简省,笔画牵连,上下呼应连贯,笔意奔放等特点,但是不便于识读。

【经典解读】

草书有章草、今草、狂草和散草之分。草书始于汉初,最初是指书写草率的隶书,即为“草隶”。

草书是中国书法发展到一定时期而产生的一种快速便捷书体。当时通行草隶,后来逐渐发展成为“章草”。据说“章草”得名于汉章帝命大臣杜度用这种字体写奏章,也有人说“章草”就是汉章帝所创;还有人说“章草”得名于汉元帝时的书法家史游。总之,“章草”在汉代已十分普及。到了汉末,出了个大书法家张芝,他脱却了“章草”中保留的隶书笔画形迹,上下字之间的笔势,往往牵连相通,偏旁相互假借,成为“今草”,即一般所称的草书。到了唐代,张旭、怀素将“今草”写得放纵开张,笔势连绵回绕,字形变化飞扬,这就产生了“狂草”。由此可见,张芝乃“今草”之祖;张旭、怀素乃“狂草”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