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入膏肓——“膏肓”是什么
【点睛之笔】
古人把心尖的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huāng)”,“膏肓”之间意指药力不能达到的地方。因此,词语“病入膏肓”可以用来形容病情十分严重,已经无法医治。
【经典解读】
“病入膏肓”来源于这样一个典故。
春秋时期晋国的君主晋景公生了重病,他先命一大批巫医们先后替他治疗,可病情反而愈加严重。于是,他派人到秦国求助,希望可以找到名医,秦国派了一位名叫缓的医生去给他治病。缓的医术非常高明,全国上下无人不知。
当缓还在途中时,晋景公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他的病变成了两个小人。其中一个小人说:“那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就要来啦,我看我们这回在劫难逃了,我们该往哪里躲避呢?”另一个小人回答说:“我们藏到心的下面、膈的上面,那个叫‘膏肓’的地方,这样他就奈何不了我们了。”缓到了晋国后立刻被请进晋景公的卧室,经过对晋景公的仔细辨症后,他说:“这病治不了啦!病在膏肓,不能采取针灸的治法,如果吃汤药,药效也达不到那里啊。”晋景公听完点了点头,深感其医术的高明。然后叫人送了一份厚礼给缓,让他回秦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