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赏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点睛之笔】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颜渊》,是孔子最为人称道的道德观。

【经典解读】

孔子人生哲学的主要内容是克己忍让和自我修养,这种思想是以仁和礼作为理论支持的。孔子认为,忍让是人的美德,克己则是道德达到最高境界的具体体现。如果人人都不计较个人得失,那么现实生活中的一切困难问题都将迎刃而解。无论是谦让还是忍让,孔子都十分赞赏。尧以儿子不肖把天下让给舜,泰伯不可做周天子而退避至吴,都受到孔子的推崇。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每个人都应该把他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上,“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至少不能损害别人的利益,也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崇尚与世无争的处世态度。从礼的角度上来说,孔子反对犯上作乱的行为,因为犯上就是僭越,违反礼的规定,这种人都不是仁德之人。从个人修养的角度上来说,孔子赞赏安贫知足的精神,哪怕是箪食壶浆,居于陋巷也应不失乐观本性。孔子不提倡归隐山林安于田园之乐,但他认为当一个国家的统治者非常残暴,整个天下都没有道义的时候,选择离开做个隐士也不失为一种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