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点睛之笔】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作者是东汉的班固,部分内容为班固父班彪、妹班昭及马续写成。
【经典解读】
《汉书》主要记述了从汉高祖元年(前206)到王莽地皇四年(23)共230年的史事,包括帝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主要记载各类人物的生平以及少数民族的历史等。体例大致沿袭《史记》,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
《汉书》在吸取《史记》成果的基础上,查缺补漏,内容相当丰富。断代为史始于班固,以后各朝的所谓“正史”都沿袭了《汉书》的体裁,正如刘知几所说“自尔迄今,无改斯道”,可见其史学地位的重要。从文学价值上讲,《汉书》不及《史记》优秀,但《汉书》中许多传记作品写得相当成功,平实中见生动,堪称后世传记文学的典范,例如《霍光传》、《苏武传》、《外戚传》、《朱买臣传》等。一般来说班固不像司马迁那样在行文叙事中渗透自己的情感,而只是单纯地评述事实与人物的言行,但也能明确地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征,如《张禹传》,只通过描写张禹自己的言行和生活,就能使读者感觉到他虚伪狡诈、贪财图位的嘴脸,他的丑恶形象就如历历在目。《苏武传》是能与《史记》中的名篇相媲美的一篇,它通过许多具体生动的描写,深刻地刻画出人物的形象,突出了苏武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汉书》的语言严密工整,倾向排偶,又喜用古字,重辞藻,尚典雅。这与《史记》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汉书》出版以后,获得了很高的评价,学者竞相传诵,对后世史学和文学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