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杜(dù)》姓起源

129 杜(dù)

129 杜(dù)

【寻根溯源】

杜姓源自祁姓,帝尧的后代。4000多年前帝尧初居山东定陶,后迁河北唐县,故号陶唐氏,祁氏。由于帝尧的丰功伟绩,才使陶唐氏耀眼于后人的史书之中。舜封尧子丹朱为唐侯。西周时,周成王灭掉唐国后,将唐国国君迁到杜城,称杜伯。周宣王时,杜国又被灭掉,杜伯也被杀害。杜伯的子孙大多投奔其他诸侯,而留在杜城的就以杜为姓了。

【变迁分布】

早期在山西、山东、陕西、河南、湖北、四川等地活动。以后,在今河南、四川、山西、陕西、安徽、浙江、湖北、江苏、河北、山东等地均有杜氏密集区。南北朝时期,在京兆郡(今陕西西安)、襄阳郡(今湖北裹樊)、濮阳郡(今居河南)等地形成郡姓望族。宋代时期,主要集聚在河北、四川、山东、浙江等地。明代时期,则以山西、四川、河北、山东最为集中。当今杜姓已经散播全国各地,以辽宁、河北、河南、山东、四川最为密集。

【名人荟萃】

杜诗:东汉官员、水排发明家。河南汲县(今河南卫辉)人。光武帝时,为侍御史。建武七年(31),任南阳太守时,创造水排(水力鼓风机),以水为动力铸造农具,见效大又省力,比欧洲同类产品早了1100年,他还主持修治陂池,广开田池,使郡内富庶起来。因此被当地尊称为“杜母”。

杜如晦:唐代名臣。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长安区)人。太宗时,与房玄龄共掌朝政,曾订定各种典章制度,合称“房杜”。他是李世民夺取政权、开创贞观之治中的主要谋臣之一,深受李世民的重用。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唐初名相。

杜甫:唐代着名诗人。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其曾祖父(杜审言父亲)起由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盛唐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他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也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大李杜”。

杜牧:唐代着名诗人、文学家。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进士出身,官至中书舍人。以七言绝句着称。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着有《樊川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