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孝该尽在哪里

尽孝该尽在哪里

论及“孝”,子夏和孔子之间有这么一段对话: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在解释这句话的时候,南先生着力解释其中的“色难”。他认为,色在这里指的是态度,色难即态度很难。父母做事,儿女接手代劳;有美食,拿给父母吃。这样就是孝吗?

事实表明,孔子这句话说得着实很有道理。尽孝,究竟该用怎样的态度,才算是真的尽孝了呢?是不是接过父母手中的活,给父母买好吃的,就算是尽孝了呢?

其实不然。试想,若是父母想顺带活动活动,扫一下地,或者上山去砍柴,这时候,若代替父母去做这些事情,并不是真的为父母着想,也不是真的孝。而父母明明不想吃某些所谓的美食,纵然昂贵、营养价值很高,却还是买回家,甚至强迫他们吃,或者冷冰冰地放在他们面前,说:“吃吧,很贵的。”设身处地想想,若是将来你的孩子这样对你,你还认为这是孝吗?

因此,南先生会反复强调“色难”。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解说这句话时,南先生又再次提到儿女对父母的态度问题。南先生指出,“事父母,能竭其力”也是在讲孝道,其中“竭”字是关键。尽孝,只要“竭其力”,力所不能及也无须强求,量力而行足矣。

换句话说,就是儿女对父母的孝心,只要是发自内心,并且做到尽心竭力即可,而不必一味地强求物质的富足。试想,尽孝若只是为了作秀,赢得外人的好评,根本就不顾及父母的心情,不去了解父母的切身需要,一切都以物质的方式强行地“尽孝”,这势必会让自己的生养父母感到寒心。果真如此,不但不是尽孝,反而是大不孝。

古人说:“百善孝为先,原心不原迹,原迹贫家无孝子。”如果尽孝都尽在物质上,或者说,尽孝只是一味地在物质上回馈父母的养育之恩,那么穷人家里就不会有孝子了。

可见,尽孝,该尽的地方在心上。父母,特别是上了年纪之后,心都是孤独的,非常渴望儿女、家人的关心和温暖。他们最需要的不是一堆吃不完、吃不下的营养品,也不是越给越多的生活费,而是儿女、家人的陪伴。比如,中国人格外注重年夜饭,除夕夜,父母辛辛苦苦做好年夜饭,无非希望一家人能团聚,看看儿孙满堂的样子,享受天伦之乐,但若是以工作很忙为理由不回家,即使给父母买再多的好东西,也抹不掉父母心中的惋惜和孤寂。

由此可见,尽孝要尽在态度上,要尽心,要竭力。要了解父母的心情,明白父母的切实需要。任何尽孝的方式都没有源自内心的感激和爱戴来得真切、温暖。

因此,生活中的我们,孝敬父母也要采纳南先生的意见,尽心、竭力,量力而行足矣。用真心和真爱回报父母,尽力满足父母内心的需求,就是最好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