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难是由聪明转入糊涂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这句话说的是这么一个故事:
宁武子是春秋战国时期卫国一个有名的大夫。那时候,卫国从卫文公过渡到卫成公,两个朝代看似是承前启后的关系,但是完全不同。尽管如此,宁武子却依然是卫国的元老,深得两朝君主的器重。
但是这个宁武子是个非常奇怪的人。卫文公的时候,国家政治清明,平民百姓们安居乐业,这时候,宁武子积极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极力辅佐卫文公。到了卫成公的时候,卫国举国上下一片混乱,政治上君主荒淫无度,经济上几乎到了一片萧条的地步。整个社会非常动荡,生灵涂炭。这时候,宁武子却装作一无所知,对什么都不管不问,甚至表现得愚昧无知。
因此到了乱世,宁武子便显得很无能。在南怀瑾先生看来,这是大智若愚的表现。南先生认为,在治世,宁武子那种聪明才智的表现,有的人还可做得到;但处于乱世那种愚笨的表演,就难以学到了。
对此,南先生还引用了清朝名士郑板桥的几句话:“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
由此可见,在为人处世方面,真正聪明的人,并不是故意装疯卖傻,试图蛊惑人心,让人误以为他是真的糊涂,而是把自己的聪明收起来,不外显自己的锋芒,在言行举止上表现得很笨拙。这种从聪明转入糊涂的技巧,是非常难学的。尽管如此,宁武子还是成功地做到了。所以孔子会说“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事实上,南先生自己也是一个“其愚不可及也”的人。南先生交友非常广。他有一个朋友叫覃勤,因为爱留长胡子,所以外号“覃胡子”。覃胡子当时是台湾的一个“立法委员”,是台中中医学院的创办者。
后来覃胡子因为犯法被判坐牢,在他去坐牢之前特地上门拜别南先生,并请他帮忙找法院的人说情。他说他剃光头都行,就是喜欢自己的胡子,想把它留下来。
对于这个不情之请,南先生被纠缠得没有办法,只好亲自出马为他说情。结果法院的人指责南先生滥交朋友,不分青红皂白地瞎凑热闹。南先生一听大怒,眼睛一瞪,厉声说道:“朋友是什么?有急难相助才是朋友之道,他既是我的朋友,现在遭难,我当然要帮助他。至于人品如何,是另外一回事,犯了什么法,自有法律制裁!”
南先生这一吼,使法院的人目瞪口呆,鉴于南先生的影响力,后来覃胡子去坐牢,不但留住了他的胡子,也没有被剃光头。
后来因为这事,南先生一度遭人背后指责和批评。之后南先生听到这样的话,也没有加以辩驳,只是装作没听到,仍然按照自己的原则和作风行事,而有时也会说:“注意啊,我是大魔头。”
每当人们听到这样的话,大家都哭笑不得,弄不清楚南先生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不知道他这是开玩笑还是有其他含义。
事实上,南先生是个深明大义的人,他怎么可能会善恶不分?又怎么可能是非不辨?这就是由聪明转入糊涂的处世智慧——“放一着,退一步,当下心安,非图后来福报也。”他其实非常清楚覃胡子的品行和作风,只是假装不知道,假装办一桩糊涂事罢了。而其实,南先生是从聪明、清醒转入糊涂。
生活中,在为人处世上,若我们能够做到由聪明转入糊涂,那么我们就能有效地避免一些尖锐的批评、忌恨、讥讽甚至是陷害。比如,工作中,遭遇很苛刻却又很好面子的老板,假如知道很多他的缺点,当老板亲自问及的时候,不如装作不清楚,表明自己只是专心于工作。以为直言不讳老板就会提拔你、重赏你,是非常不明智的,其结果可能恰恰相反。明哲保身的方式就是少说,或者不说,或者委婉含蓄地说。这样一来,至少无论如何,老板不会借机刁难你,给你穿“小鞋”。
所以,在实际的交际中,我们不如尝试着去做一个由聪明转入糊涂的人吧。尽管比真的聪明、真的糊涂、真的装糊涂都要难,但是这也是为人处世不容错过的人生之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