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施
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
——《庄子·天下篇》
简介
惠施(公元前370~前310年),又称惠子,战国时宋国人。战国时期哲学家,名家“合同异”学派的代表人物。
惠施是宋国人,但他最主要的行政地区是魏国,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尊齐为王。
人物小记
魏国宰相因病去世后,魏王第一个便想到了惠施,他下诏任惠施为新任宰相。惠施接到诏书后简单地收拾了一下行装,便日夜兼程地赶往魏国上任。途中,惠施遇到一条大河——这是去魏国都城大梁的必经之路。惠施在岸边等了许久也不见一条船来,为了不耽误魏国的国事,他纵身跳进了河里,想游到河对岸去。然而,惠施低估了湍急的河水,自己只游了几下,身体就开始下沉了。此时,正好有一个船家从这儿经过,将他救了起来。
等惠施缓过神来,船家不解地问道:“你为什么不等船到之后再渡河呢?”
惠施感激地回答说:“时间紧迫,来不及等待,跳进河里才发现水太深太急,根本游不过去。谢谢你救了我的命!”
船家好奇地说:“什么事这么急呢?不会是家里出了什么大事吧?”
惠施笑着说:“家里十分安好,只因我要到魏国去当宰相,怕耽误了行程,有负大王的恩典,所以才如此着急。”
船家听了哈哈大笑。他看惠施衣着朴素,脸上就露出几分鄙夷的神色。他对惠施奚落道:“像你这样连水都不会游的人,怎么可能当上宰相呢?”
惠施没有责怪船家的无知,他说:“论水性,我不如你,因为你从小就生活在这里,天天与河水打交道,这是你所长;但要说治理国家,你恐怕不及我一分一毫,因为我从小就饱读诗书、深谙兵法,这是我所长。况且,水性不好的人就不能当宰相吗?”船家无言以对。
主要思想
惠施是战国时期名辩思潮中“合同异”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庄子·天下》篇记载了这一派的十个论题,后被称为“惠施十事”,即一、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二、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三、天与地卑,山与泽平;四、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五、大同而与小同异,此之谓小同异,万物毕同毕异,此之谓大同异;六、南方无穷而有穷;七、今日适越而昔来;八、连环可解也;九、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十、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也。其中“一、五、十”三个命题集中地表现了惠施的哲学思想与逻辑思想。“大一”与“小一”是对宇宙万物大小两个方向的高度抽象。惠施看到万物的差异,而更重视其同一,断言“山与泽平”,“天地一体”。
惠施注重对客观世界的研究,《庄子·天下》篇说他“弱于德,强于物”,“散于万物而不厌”,“逐万物而不反”,且能“遍为万物说”,这说明他与一般只着眼于社会政治伦理问题研究的诸家不同,也与只停留于思维形式和规律研究的一般名家不同,他是先秦时期注重研究自然,颇具科学精神的一位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