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杜定国 【本书体例】
马禹平,浙东贾人也。挟资周行苏、扬、汉、口、佛山间,择货之可以居奇者,运售往还。数年来,虽无所失,得亦无几。见同邑张贾,常戴明月而归,田园日辟,并无趱(zǎn拶)眉之状,衣履时华。自思经商之才,无逊于彼,而持盈之道,远胜于余,是盖别有妙道存焉。乃踵其门而请曰:“子于周计然授范蠡七策之中,深练而熟揣之,故亿则屡中。贱意欲与合本共作,以学江湖经济,未知可许否?”张曰:“吾无他技也,不过想是物之无亏折者,则贩运之。至于货到居奇,获利数倍,乃会逢其适,亦人之时来福凑耳。吾雅不与人合作,难应尊命。”马曰:“是君之运,正行其时矣。吾欲借邻壁之光,以照陋室,合作不可,附骥而行,若何?”张曰:“可!”遂约日同诣佛山。左顾右商,物少出色,价亦过昂。张曰:“卷装空回,则损来往行费,惟有洋锡一项,乃万家之物,途中不怕风雨,亦可稍获蝇头,使行费有著,重往他镇筹运为善。”于是各置洋锡千五百块,买舟分装,挽则同挽,开则同开。谁知度梅岭而过十八滩,马舟击破,水从舱滚,籍张之舟人力拯其命,抢获行装,洋锡沉溺水中。张曰:“他物失水,多半无成,锡无惧也,倩人没水捞之,即得矣,吾候子同行。”马曰:“吾今付之于命而已,子为我耽延,心抱不安,且未知何日可以蒇事,请先行。”张曰:“所贵乎朋友者,急难相济也,我安忍先行乎?”马登岸赁地鸠工,编篷结厂,停足暂栖,固请张行,张始开鹢(yì艺)。马与滩上人约曰:“能取水中锡者,一条酬金五钱。”众皆跃水沉取而献。三日,所沉之锡,已如其数,而滩上人犹纷纷入水而取。马仍纳之,不言所以,十日乃尽。检其数,多逾四倍。装舟运至苏扬,售之,盈资五六万。
张先归里,告其家,举室惊惶。越日,马亦归,忻颜对家,细陈苦中之甘,令勿声扬。遂诣张告慰,从此不与张同行矣。后马复至十八滩,探识十年前,有客过此,击破巨舟,客与舟人无一生者。乡人没水,获其行装货箧,分而化之。至广谈及,前客在十八滩,碎舟伤命,所装洋锡不少,乡人不知,故尽捞尽献也。自后马无往不利,富竟十倍于张矣。
初,马之欲与张合作也,自以为张之运胜于已矣,故摄其尾以依其运,何尝计及财巨于张哉!至十八滩而遭劫,心亦灰矣,谁知劫之来即运之至,破舟于前客丧命之区,沉新锡于旧锡之上,使人不知,顿然大获;且不沉张舟,而独沉马舟,可知富贵利达之事,有数存焉!彼痴心妄想者,阅此一书,可醒愚昧焉。
(选自《咫闻录》卷十一)
马禹平是浙东的一个商人。他带着银钱走遍了苏州、扬州、汉口、佛山之间,选择一些可以居奇的货物往来贩运。几年来虽无什么损失,可挣得的钱却非常有限。他见同乡一位姓张的商人,经常戴着珠宝回来,田园日渐扩大,却没有愁苦之状,衣着华美入时。自己想:我经商的本领不比他差,而他挣钱的门道却远远超过了我。这肯定会另有别的妙法。于是,他亲到姓张的家里请教,说:“您对于东周越国计然传授给范蠡的聚财七策,看来是非常通晓,反复揣摩,所以预料的事往往能和实际相合。我想和你合伙经商,以便学一些江湖买卖之道,不知你能否答应?”张说:“我也没有什么特别本事,不过是看哪种货物不会亏本就贩运一些。至于货到当地可以居为奇货,得到几倍的利润,那得靠碰上好时机,也是人的时运福份凑在一起了。我素来不喜欢和人合作,合本经营之事实在难以答应你。”马说:“这样看来,现在正是你洪运亨通之时,我想借您的漏壁之光照亮我的陋室,合作既然不行,那么我想和你结伴同行,怎么样?”张说:“可以。”于是便约定时间,一起来到佛山。在佛山左挑右选,也没有什么出色的货物,物价也过于昂贵。张说:“如果带着行装空手回去,那么来往的费用就白白损失了。这里只有洋锡一种货,是每家都必用的东西,路上也不怕风雨,我们也可以借此获一点蝇头小利,往来的费用也有了着落。这样,再到其它的地方筹货贩运才好。”于是张马各买洋锡一千五百块,分别雇船装好。一路之上,止则同止,行则同行。谁知过了梅岭船到十八滩,马的船被撞破了,大水滚滚入舱,靠着张的船夫奋力抢救,才救得性命,抢出了行李,而洋锡则全部沉入水中。张说:“其它货物入水,多半捞不回来了,锡却无什么要紧,请人潜入水中打捞即可以捞回来。我等着你捞完后一起走。”马说:“我现在一切都听天由命了,你为我耽误时间,我心实在不安,而且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捞完,请你先走吧!”张说:“朋友间所宝贵的是在困难危急的时候能互相帮助,我怎么能忍心先走呢!”马上岸后租赁土地,招集工人,搭篷造围,停足暂住。又再三请张先走,张才开船返回。马与滩上的人相约说:“能从水中捞到锡的,每条给五钱银子。”众人都争着入水捞锡,献给马商。三天时间,沉入水中之锡已如数捞回,但滩上的人还是纷纷下水捞取,马也照收无误,不说究竟。十天之后才打捞完毕,查点数目,超过原来所沉之锡的四倍。装船运到苏州扬州,挣了五六万两银子。
张商先回到家中,把货物落水的事告诉了马家的人,马全家惊恐不安。过了几天马禹平也回来了,见到家里人非常高兴,细细讲说了因祸得福之事,嘱家里人不要声张。他自己又亲到张家拜谢,从此不再和张同行经商。后来马又到了十八滩,打听出十年前有客商路过此地,大船被撞破,商人和船夫无一生存。乡人潜入水中,捞得了行李和货箱,大家把它分了。到广州谈到此事才知道,从前那个客商在十八滩碎船丧命,所装洋锡很多,当地人不知道,所以都捞上来献给了自己。此后,马没有一次买卖不利,竟比张富裕十倍。
当初马所以想与张合作,是认为张的运气比自己好,所以跟着他想托他的运气,何尝想到自己的财富要比他多呢?在十八滩遇到劫难,心都冷了,谁知道劫数来时就是时运到时,船正好破在前客丧命的地方,新沉之锡正好沉在原沉锡之上,让人们无法想到,突然有那么大收获;况且不沉张船偏沉马船,可见富贵利达的事情是有定数在的!那些痴心妄想发财的人,看了此文,那愚昧的心就可以醒悟了。
(孙占奎译)
《马禹平》是一篇反映封建社会末期商业贩运活动的笔记小说。它通过商贩马禹平因祸得财,应运发家的传奇故事,表现“富贵利达,有数存焉”的唯心主义思想。在今天,人们知道商业活动的利钝成败,关键是靠对市场信息和商品信息的把握和运用,而不是因什么“天命”和“时运”。作品所宣扬的天命运数观念,自然是错误的,但从这个故事我们却可以看到,在清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这篇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情节奇特,曲折引人。你看马禹平羡慕张商时运洪达,获许跟着张船贩运,希望“借邻壁之光,以照陋室。”但到了佛山,却无出色之物可贩,只好按张的意思运一些洋锡以补往返之资,这已是很不运气了。到了十八滩,不沉张船偏沉马船,虽经张商鼎力救助,挣得了性命,但马的时运不济已成定局,不仅马意念全灰,读者也为马商叫惜。出重价打捞沉锡实出无奈,但所得之锡竟超过自己沉水之锡的四倍,马不敢问所以,读者也大为不解。奇幻顿生。直到马再度赴广东才揭出谜底。真可谓一波三折,文虽少事却多,曲折之极。同时,这篇小说写事入情合理,把一些寻常事也写得饶有深意,有耐人寻味之处。首先,它告诫商人不可求利太重。追求奇货可居,一味居奇重利,看不见普通商品,不重视正常利润,往往无利可求。你看马禹平,带着银钱,跑遍扬州、苏州、汉口、佛山等大码头,活动范围不可谓不广,求利之情不可谓不切,然而几年过去,却所得无几。而张商却只是看某种货物不致折亏就贩运,结果“田园日辟,衣履时华”。两种经商方法产生了两种后果。其次,做买卖要善于保本,计算周密。张马二人同到佛山,无出色物品可贩时,张建议为弥补往返之费贩运获利微小,而不怕风雨,广有销路的洋锡,可谓精于计算。第三,经商中的盈亏之道,祸福之变不可不慎。商业活动是复杂的,它受多种因素制约,比较明显的因素人们容易认识利用,而比较隐蔽偶然的因素,往往不可逆料。因此常有因福取祸,因祸得福的情况发生。这种福祸变幻对商人的影响非常强烈,形成了所谓时运观念,此时商人应仔细审度。作品显现的这些道理是浅显的,但细味起来,不失为经商真谛,在今天仍有一定启发意义。
笔记小说因篇幅所限重叙不重描,更少人物形象描写。这篇小说中的两个商人其外貌我们无由认识,但行事态度心胸性格却是鲜明的。作品只用了非常简略的笔墨就把他们的性格显示出来了。马禹平善于言辞,处事机敏,只通过他求张合伙经商时的几句话和多得沉锡时的从容态度就表现得很生动;张商的本分敦厚也仅在他应允和马同行及十八滩沉锡时对马的关心和无私帮助上表现出来。这种善于选取细节,以少胜多的表现方法,确实为笔记小说记事写人,传奇达意的一大优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