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张增坤 【本书体例】
张华
张华(公元232—300年),字茂先,晋代方城(今河北固安县)人。《晋书》张华传称:“博物洽闻,世无与比……图纬方伎之书莫不详览。”一生仕宦,官至司空,后来被赵王司马伦和孙秀所害。著有《博物志》十卷,原书已亡佚,现今传本乃后人搜辑。内容多写异境奇事,不少颇具神话传奇色彩。
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不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震林木,响遏行云。薛谭乃谢,求返,终身不敢言归。
秦青顾谓其友曰:“昔韩娥东之齐,匮粮,过雍门,鬻(yǜ遇)歌假食而去,余响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过逆旅,旅人辱之。韩娥因曼声哀哭,一里老幼,悲愁涕泣,相对三日不食,遽追而射之。娥复曼声长歌,一里老幼,喜欢忭舞,弗能自禁,乃厚赂而遣之。故雍门人至今善歌哭,效娥之遗声也。”
(选自《博物志》)
薛谭向秦青学习歌唱,还没有学完秦青的演唱技能,他就以为已经学完了,于是就想辞别秦青回家去。秦青没有劝阻他,并且在郊野大道上为他饯行,自己打着节拍,悲壮地歌唱起来。歌声振荡了林木,使行云驻足。薛谭听到这里很受感动,于是就向秦青承认了错误,并请术跟秦青回去继续学习,一生再也不敢提回家的事了。
秦青回转头来对他的朋友说:“古时候善于歌唱的女子韩娥,有一次东去齐国,路上带的干粮吃完了,过雍门时,就靠卖唱换取食物。当她离开雍门之后,她的歌声仍然萦绕在梁间,三日还没有散尽,以致于当地的人误认为韩娥还没有离去。这之后,她到旅馆住宿,店主欺侮了她。韩娥被逼得哀哭起来,声音悲伤,柔美悠长,一个村里远远近近的老老少少,都被感动得纷纷落泪,悲愁得一连三天不思饭食,使得店主也前来向她道歉赔礼。韩娥这时又唱起优美动听的愉快歌曲,感染得远近一个村里的乡亲都情不自禁的欢乐起舞。最后大家赠给她很多财物,并且把她送上了大路。因为如此,直到现在,雍门地方的人善长悲歌,这是因为仿效韩娥而留传下来的声韵。”
《秦青》一篇蕴含着积极的思想意义,故事告诉我们:学习是无止境的,在学习上切不能浅尝则止,骄傲自满。只有谦虚谨慎,虚心求教,精益求精,才能有所造就,达到最高境界。
故事结构极单纯,只是写秦青为自己的学生薛谭送行一事,然而尺幅之中又极有波澜。所费笔墨不多,薛谭的盲目自满,秦青的循循善诱,都一齐跃然纸上,使人嘘唏不已。
面对薛谭自以为学已有成,实则半途而废的回家要求,歌唱技巧精湛、造诣高深的秦青,内心一定是为之无限感慨和惋惜的。按照常理,他该苦口婆心地劝阻一番才是。然而他的举动让人先觉一奇,非但不对秦青加以挽留,反而在城外大路旁摆下酒宴,为之饯行。继之,他又无临别赠言,只是“抚节悲歌”起来,歌声绝妙无比,震响山林,挽住流云。让人又觉一奇。最后,当薛谭在老师超凡入圣的演唱面前,看到自己的浅薄与差距,猛然醒悟,急忙认错,“求反,终身不敢言归。”到此,读者才明白了秦青“饯行”的良苦用心,不费口舌而竟获奇效的教诲方式,实在高人一筹,让人更是觉奇。真可谓一波三折,极尽变化之妙。接着秦青又讲述韩娥的故事,为歌唱艺术又辟一更高境界。
故事自始至终,文笔迷人,弥漫着传奇色彩。读之,既受到了思想方法的启迪和教育,又感到艺术方面的享受和陶冶,就象饮茶品茗,韵味深浓。
由《秦青》一文,我们还可看出,张华的《博物志》已突破了地理博物体志怪小说,专记山川动植物、殊方异族的范围,收进了不少故事性很强的非地理博物性的传说。在志怪笔记小说发展史上,有他一定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