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傅今 【本书体例】
咸丰庚申,英法联军自海入侵,京洛骚然。
距圆明园十里,有村曰谢庄,环村居者皆猎户。中有鲁人冯三保者,精技击。女婉贞,年十九,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是年谢庄办团,以三保勇而多艺,推为长。筑石寨土堡于要隘,树帜曰“谢庄团练冯”。
一日晌午,谍报敌骑至。旋见一白酋督印度卒约百人,英将也,驰而前。三保戒团众装药实弹,毋妄发,曰:“此劲敌也,度不中而轻发,徒糜弹药,无益吾事。慎之!”
时敌军已近寨,枪声隆然。寨中人蜷伏不少动。既而敌行益迩。三保见敌势可乘,急挥帜,曰:“开火!”开火者,军中发枪之号也。于是众枪齐发,敌人纷堕如落叶。及敌枪再击,寨中人又鹜(wù务)伏矣。盖借寨墙为蔽也。攻一时,敌退,三保亦自喜。婉贞独戚然曰:“小敌去,大敌来矣。设以炮至,吾村不齑(jí及)粉乎?”三保瞿然曰:“何以为计?”婉贞曰:“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火器利袭远,技击利巷战。吾村十里皆平原,而与之竟火器,其何能胜?莫如以吾所长,攻敌所短,操刀挟盾,猱进鸷击,徼天之幸或能免乎?”三保曰:“悉我村之众,精技击者不过百人,以区区百人,投身大敌,与之扑斗,何异以孤羊投群狼?小女子毋多谈。”婉贞微叹曰:“吾村亡无日矣!吾必尽吾力以拯吾村!拯吾村,即以卫吾父!”于是集谢庄少年之精技击者而诏之曰:“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诸君无意则已,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众皆感奋。
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皆玄衣白刃,剽(piáo飘)疾如猿猴。去村四里有森林,阴翳(yì义)蔽日,伏焉。未几,敌兵果舁炮至,盖五六百人也。拔刃奋起,率众袭之。敌出不意,大惊扰,以枪上刺刀相搏击,而便捷猛鸷(zhì志)终弗逮。婉贞挥刀奋斫,所当无不披靡,敌乃纷退。婉贞大呼曰:“诸君!敌人远吾,欲以火器困吾也,急逐弗失!”于是众人竭力挠之,彼此错杂,纷纭拿斗,敌枪终不能发。日暮,所击杀者无虑百十人,敌弃炮仓皇遁。谢庄遂安。
(选自《清稗类钞》)
清朝咸丰十年,英法联军从海上入侵中国,北京一带极为混乱。
离圆明园十里许,有个谢庄,村民们以打猎为生。其中有个叫冯三保的山东人,精通武术。他的女儿婉贞十九岁,从小喜欢武术,学过的武艺,样样精通。这一年,谢庄成立了地方武装——团练,因冯三保为人勇敢又精通武艺,被选为头领。他们在村外险要之处用石头和土修起了寨墙堡垒,树起旗帜,上面写着“谢庄团练冯”。
一天中午,侦察人员报告说,敌人的骑兵来了。一会儿,一个白人头领,是个英国人,率领一百多个印度兵,骑着马奔驰而来。冯三保让团丁们装好火药,上足子弹,不要随便开枪,说:“这是一伙强敌,瞄不准就开枪,我们就白白耗费弹药,不利于我们消灭敌人,一定要慎重行事!”
此时敌军已接近石寨,枪声大作,寨墙里的团丁们,静静地蜷曲着身体,一动不动。敌人越来越近了。三保见敌人已近跟前,有机可乘,忙挥动旗帜,高喊:“开火!”开火,是军队中开枪射击的信号。于是,大家一齐开枪,敌人恰似树上的落叶,纷纷从马上栽下来。等敌人清醒过来还击时,工事里的团丁们又隐蔽下来,以石墙作掩护。攻打了一阵,敌人败退下去,冯三保自己也十分高兴。只有婉贞担忧地说:“虽然小股敌人败了,但大股的敌人一定会再来的,如果他们用大炮来轰炸,我们的村庄不就被炸成粉末了么?”冯三保惊异地问:“你有什么办法?”婉贞说:“西方人擅长枪炮,但他们对武术却不精通。枪炮有利于远距离作战,武术在近距离作战有优势。我们村十里以外都是平原,用枪炮打仗,我们怎么能打胜呢?不如用我们的长处,打敌人的短处,拿大刀,握盾牌,象猴子一样巧妙前进,象鹰一样迅速出击,也许借助天赐的幸运,或许能避免一场大灾难。”三保说:“村里精通武艺的仅有百十人,让这么少的人去同众多的敌人搏斗,这同将一只羊投进狼群无异。你还小,不要多嘴。”冯婉贞轻声叹息说:“我们的村庄很快就完了。我必须尽力拯救我们的村庄,救了村庄,就是护卫了我的父亲。”于是,婉贞召集谢庄所有精通武艺的年轻人说:“坐着等死,不如拿起武器,救自己的村庄,大家如若不想救就算了,如果大家有意,就听我的指挥,”大家听了,都很兴奋。
于是,冯婉贞率领一批青年,整装出发。他们身穿黑色服装,手拿明晃晃的大刀,机灵得象猿猴一样。离村四里的地方有座森林,树荫浓密,遮天蔽日,他们埋伏在这里。不久,敌人果然抬着大炮来了,约有五六百人。冯婉贞率众拔刀而起,闯进敌群,袭击敌人。敌人没有防备,惊慌失措,只好用枪上的刺刀拚搏,但总不如团丁们轻捷勇猛。冯婉贞挥刀猛砍,敢于上前的敌人,都被她打倒了。敌兵无奈纷纷后退。冯婉贞大喊:“乡亲们,敌人离开我们,是想使用他们的炮火,我们要奋力追击!”于是大家努力阻止敌人的后退,敌我双方混战一起,敌人的枪炮始终没有派上用场。天快黑的时候,已杀死一百多敌人。敌军丢下大炮仓皇逃跑了。谢庄也保住了。
清咸丰庚申年,为公元1860年。
1840年,英国帝国主义侵略者,经过海盗式的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帝国主义列强,紧步英国后尘,肆意侵略中国,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1856年,英国又借口“亚罗号事件”,再次对中国发动战争。1857年11月,英、法联军攻占大沽口,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同帝国主义分别签定《天津条约》等。1859年9月,英、法、美三国在大沽口吃了败仗,1860年2月,英法代表要求中国赔偿损失。4月,又以开战相威胁,清帝咸丰认为事态严重,命令将士不许先动手,准备和谈。8月,侵略者威胁海淀一带,烧杀抢掠,奸淫妇女,无恶不作。9月血洗西苑,火烧圆明园。人民忍无可忍,纷纷建立民间团练自卫。小说《冯婉贞》,就是描写了北京西郊人民揭竿而起,在冯三保及冯婉贞父女领导下,以己之长,攻敌之短,以弱胜强,克敌制胜,打败英军的侵略,保卫家乡的故事。
这是一篇在艺术上比较成熟的小说,作者能以简单的故事,生动而有力地描写了中英进行的激烈战斗,刻画了冯婉贞这位智勇双全的巾帼英雄形象。冯婉贞的出场,小说仅用“自幼好武术,习无不精”作了交待。在她父亲冯三保指挥下,和英军交战,小有胜利时,包括冯三保在内,都笑逐颜开,而“婉贞独戚然”,第一次写了她与众不同。她认为,敌人小股部队失败了,马上要有洋枪大炮的大部队来报复,如不做好准备,家乡难保。父亲觉得女儿的话有理,就向她问对策。冯婉贞说:“西人长火器而短技击,”主张“以吾所长,攻敌所短,操刀挟盾,猱进鸷击”的作战方案。三保认为谢庄会技击的人太少了,没有采纳她的建议。冯婉贞不顾父亲的反对,为了保卫自己的村庄,当机立断,号召和组织善技击的青年,设下埋伏,出敌不意,短兵相接,把敌人打得落花流水,“弃炮仓皇逃遁,谢庄遂安。”这是作者第二次写她的与众不同。就是凭这些描写,似乎把我们一步步带到了战场,亲眼看到了冯婉贞那聪明的预见、果断而机智的指挥能力和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
在结构上,《冯婉贞》也有它的特点。全文不到800字,先后写了两次战斗,塑造了父女两位英雄形象,似乎不再可能有笔墨写别的。然而,作者还是腾出笔墨,描写环境,烘托出冯婉贞在怎样的环境里,靠着大刀和技击,战胜英军的大炮和洋枪,表现出了主人公的聪明智慧。
这篇小说在人物描写上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在激烈的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其中有冯三保反对她组织青年技击迎敌队的思想冲突,又有敌我双方激烈的战斗冲突。在冲突中,表现了冯婉贞英勇善战的形象。从她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国人民不屈服于帝国主义侵略,善于扬长避短,敢于消灭敌人的斗争精神,同时也揭露了帝国主义者的虚弱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