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1931—1934)

苏联作家奥斯特洛夫斯基的著名长篇小说。小说以十月革命爆发到二十年代末的现实事件为基础,塑造了以保尔·柯察金为代表的一批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保尔·柯察金是一位在不平凡的年代有着光荣经历的共产主义新人形象。十月革命前,他在苦难中度过自己的童年,有着自发的革命要求和朴素的阶级感情。十月革命为他展现了光明的前程,老布尔什维克朱赫莱引导他走上革命的道路。他参加了红军部队,在革命的高温熔炉里经受了生死考验。他从革命书籍中吸取力量,从革命战友身上受到鼓舞,在斗争中他达到了忘掉了“我”而只知道“我们”的境地。他不仅用鲜血保卫了苏维埃政权,而且在身负重伤,复员到建设战线以后,仍然能保持革命者本色。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经济恢复时期,物质条件极为艰苦,他能以苦为荣,以苦为乐。他参加修筑窄轨铁路的工作,在严寒、饥饿、疾病的重重困难中顽强拼搏,直到得了伤寒病被当作死者抬走才离开战斗岗位。对于其他革命工作,他也是干一行爱一行,有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对于违犯劳动纪律的人不徇私情,对革命只讲付出,不计报酬。后来,当他身体完全瘫痪,进而双目失明后,他也曾万分苦恼,也曾有过自杀的念头,但是,革命者的责任感帮助他战胜了这种精神上的痛苦,他以革命的名义鼓励自己以新的战斗方式进行新的斗争。他以惊人的毅力拿起笔,创作革命作品,重新回到战斗的行列。保尔·柯察金之所以能做出这些英雄壮举,关键在于他树立了共产主义人生观,他在凭吊烈士墓时的那段内心独白集中地体现了他的精神境界。同时,他在对待个人生活问题也是革命青年的表率。在作品里还刻划了几位老布尔什维克和保尔·柯察金同代人的形象。这部作品以巨大的艺术力量探讨了青年一代如何接老一代革命者的班的问题。这部作品不仅为苏联广大读者所喜爱,也受到我国读者,特别是广大青年读者的欢迎。